梧桐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重阳节古人那些丰富的重阳习俗,你现在还讲
TUhjnbcbe - 2022/11/1 21:37:00

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来临了,况且又在周末,然而节日的气氛总是很淡薄,大多数人都只会宅在家里玩手机,或者携朋带友看场电影。这些节目每一天都可以进行,也每一天都在重复。不能不说现代人的生活乏味的很。

而古人对节日总有着很深的情节,其中的诸多习俗丰富多样而又蕴含深意。重阳佳节也是如此。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佩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分吴茱萸和食茱萸两种,春开紫色花,秋结紫黑色果实,性味酸、涩、微温,入药制成酒,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可治遗精、腹痛、吐泻、便秘、消化不良等症。《齐人月令》中说:“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还。”可见古人有重阳喝茱萸酒之习俗。

食蓬饵

“蓬饵”是用植物叶子和米面制成的重阳花糕,其主要原料是米粉,合以枣、栗子、山楂、白糖,及多种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杏脯、桃脯等,食用味道佳美,营养丰富。

九月食糕的习俗起源很早,汉晋时将糕谓之“蓬饵”。“饵”,《说文解字》释为“粉饼也”。杨雄《方言》中又说:“饵,或谓之糕。”它是将熟米捣烂或先将米磨成粉子,然后做成糕饼。汉魏时,用麦粉制作的叫饼,用米粉制作的就叫饵。“蓬饵”是用蓬草加黍米或秫米制成,蓬草是一种菊科植物,用蓬草只是取其香味。据隋代《玉烛宝典》云:“九月食饵,饮菊花酒者,黍秫并收,以因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

赏菊花

菊花,又叫*花,属菊科,品种繁多。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花气幽香,给节日增添了不少色彩。此习俗据说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在汉族传统习俗中,菊花象征长寿,是生命力的表现。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孟浩然便有关于菊花的名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饮菊花酒

据说古时候,人们在重阳节的时候都要饮菊花酒,这种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造的。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要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起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初九饮用。

据《本草纲目》载:“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酒。”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确实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骑射活动

南北朝时,皇帝规定:每年的重阳,人们必须练习骑马射箭,并把骑马射箭作为一种武举应考项目,只有步射和骑射都及格了,才能参加其他项目的考试。唐代,皇帝曾规定:重阳节时,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齐集于玄武门练习骑射。

登高

重阳登高活动由来已久。《楚辞·九怀》中有记载暮秋登高的篇章:“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谬兮收潦而水清”。汉承楚俗,由此逐渐衍成重阳登高的习俗。

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载,早在汉高祖刘邦时,就有重阳登高的做法:“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为何把重阳登山称为登高呢?据北宋宋敏求的《长安志》记载,汉朝以长安为京城,在长安的附近有一个小高台,每到重阳节,人们便会纷纷登上小高台,欣赏秋天的美景,因为所登的山为小高台,故有“登高”之说。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敬老

九九重阳更是寓意长久长寿,赋予了敬老和孝心的内涵。随着时代变迁,年我国*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老人节”,旨在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你的重阳节活动够丰富吗?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阳节古人那些丰富的重阳习俗,你现在还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