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重温重阳细数习俗与渊源
TUhjnbcbe - 2022/11/2 12:46:00
北京手足癣医院那家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6.html

崔鉴平

菊花酒

“重阳节有何习俗?”“重阳节何时成为正式节日?”“为什么把老年节定在重阳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14日是重阳佳节,当你登高、赏菊时,可曾想过这些问题?重阳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又称“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等。据研究,重阳登高源于山岳崇拜,宴饮源于庆贺丰收,所以自古以来,社会广泛形成登高远眺、秋游观景、吟咏骋怀、佩插茱萸、亲朋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

山茱萸

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星象变化,总结出天体运行的规律,古代观星文化长盛不衰,主要目的是服务农事生产,以及祈求长生和官位运程。古人观察到大火星宿将于深秋九月隐退,遂产生莫名的恐慌。原来,古人一向以大火星宿的出现确定生产和生活,它的退隐,让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为此,人们要举行祭祀活动为大火星宿送行。

随着圭表的发明、历法的出现,古人对季节和节气变化、时间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单纯依赖星宿的变化,九月祭火的仪式因此衰亡,只保留在古淮水两岸的江南部分地区,那里的百姓至今仍有在重阳日祭灶的习俗,主要是祭祀家居的火神,这是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留下的痕迹。

重阳节的名称是汉代以后才有的,但在春秋战国时期,王公贵族们已注意到“重九”这个非凡的日子,此时恰逢秋收,借此作为一个重要节日开始在宫中举行宴飨歌舞以示庆祝,此后这一习俗一直延续下来。

汉代,重阳节习俗由宫廷流传至民间。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被吕后谋害以后,她的一名叫贾佩兰的侍女被驱逐出宫,嫁与平民为妻。贾氏对人讲述宫里故事:“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此事在《西京杂记》中有记载,这个说法与汉朝达官贵人服食仙草、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相吻合。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儒家文化中,“九”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籍此重九亦称“重阳”,九九归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因而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陶渊明爱菊青花瓷粥罐

古代,重阳节有避疫的特殊蕴意。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中记载,东汉汝南县一个叫桓景的人,他的家乡突发瘟疫,桓景的父母不幸都死于疫疾;桓景离家到东南山拜仙人费长房学艺,仙人授他以剑术。功成之日,费长房对他说:“瘟魔将于九月九日复来,你可回去除害了。”临行前,赠他茱萸一包、菊花酒一壶,并要桓景告诉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九月初九那天,他带着妻儿、父老乡亲登上一座高山;把茱萸分给大家佩戴在身上,又把菊花酒分给大家饮用。一切就绪,桓景下山与瘟魔拼死搏斗,一举斩杀瘟魔。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斩瘟魔的事迹传播四方。

古代避疫方法之一是插茱萸。茱萸味浓,有驱虫的作用,古人认为在重阳节的时候插茱萸能够祛除疾病、庇护身体。直到今天,传统的南阳人会在重阳节这天登高,采来茱萸插在门头或挂在胸前,或制成香囊戴在身上。唐代王维曾有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描绘出一幅插茱萸的实情实景: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时秋高气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时光。也是从那时起,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明朝南阳唐藩三世王朱琼炟亦有秋游《卧龙岗》诗感怀:

淯水东流去渺茫,一湾回绕卧龙岗。

霜飞平野枫林赤,日映疏篱菊蕊*。

智略未应俦管乐,英雄毕竟服关张。

临风不用论成败,二表忠肝万古香。

重阳节赏菊花,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此时菊花盛开,正是一年赏菊好时节;古人喜爱安静,在花团锦簇的菊花丛里体味生活的美好,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晋代文人陶渊明隐逸山林与菊为伴,他爱菊、痴菊,有诗为证:

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开,

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他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证实魏晋时期已有赏菊、饮酒的习俗。菊花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古人以菊花酿酒,并以此招待客人成为时尚。一首出自北宋汪洙所编《神童诗》中的一段最形象: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花酒,冬吟白雪诗。

诗人所讲的*花,就是重阳节时的*色菊花。

重阳节有寄托长寿的愿景。九九重阳,与“久久”谐音,九在数字中为最大数,因此有长久、长寿的含意。而九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因此又有“菊寿”一说。明代诗人谢迁有《题菊寿上虞陈处士·其一》诗:

古稀华诞届重阳,采采东篱菊正芳。

想见聚星堂上客,寿觞齐举溢秋香。

传说重阳节吃糕可消灾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恶。重阳节除了登高、插茱萸、赏菊、喝菊花酒外,还有饮宴、吃重阳糕等活动,围绕着团圆和敬老祝长寿。《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杜公瞻有注曰:“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成为重阳节的主题。

直到唐朝,重阳节才正式被定为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同庆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到了宋代,重阳节活动更加丰富,热闹非凡,《东京梦华录》记载有北宋汴梁城重阳节时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次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朝时,重阳节前夕,宫中后妃、宦官从初一就开始各种庆祝活动。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南阳唐王府的藩王们亦不甘寂寞,骑马乘船去郊外登上南阳的九架孤山远眺,而足不出户的嫔妃们则于府苑王府山上嬉戏、赏菊。

中国人自古有着尊老、敬老、爱老的好传统。年,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健康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重阳节为我国“老年节”。今年重阳节是我国法定第九个“老年节”,我市将开展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和重阳主题活动。随着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树立和各项爱老助老*策、措施的落实,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会进一步增强。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温重阳细数习俗与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