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万圣节将至,聊聊鬼节那些事 [复制链接]

1#

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最近办公楼、商场、便利店都纷纷挂起了南瓜灯和鬼怪饰品?是的,周末就是万圣节了,你有没有约好朋友准备来场万圣节狂欢?对许多中国年轻人来说,万圣节不过是给平时忙于工作的打工人一个放松和娱乐的借口,但又有多少人了解万圣节真正的起源?又有多少人了解其它与万圣节类似的与鬼怪有关的节日?今天,就让小编来科普一下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鬼节”。

万圣节

万圣节英语是AllSaintsDay,亦称“诸圣瞻礼”,天主教和东正教节日之一,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华语地区常将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Hallow”来源于中古英语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万圣节仍然被称为“AllHallowMas”。那一天,要举行盛大的弥撒仪式(Mass)庆祝在天的全体圣人(Hallow)。现在社会上为了商业利益或其他目的,在10月31日夜里组织各种充满妖魔鬼怪的活动,完全背离了万圣节的神圣意义。

关于万圣节由来的,版本繁多,流传较广的是: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基督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HallowsDay)。“Hallow”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天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人则惧怕死人的魂灵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人的魂灵无法找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中元节

说起“鬼节”,小伙伴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我国的中元节。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为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道教有“三元”的说法,相对应的就有三个节日,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日为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为水官解厄日。其中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上坟扫墓,供奉时行礼如仪,祭拜祖先。中元节祭祀除烧纸钱外,还有烧衣、烧包袱等习俗。在有的地方,还需要用麻和谷向祖先献祭,来报告,所以又称“麻谷节”,有的地方甚至用麻和谷来祭墓。

从祭祀活动形式看,表达生者对亡人的一种缅怀心理——思念,释放着生者对过世亡灵的一种特殊的思念方式。前人做给后人看,后人留给后人悟,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直至今日。

孟兰盆节

盂兰盆节与中元节为同一天,都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不过一般认为,盂兰盆节是佛教的节日,而中元节是道教的节日。梵文音译“盂兰”指的是“倒悬”、“盆”是“救器”,代表要解救倒悬痛苦、在地狱苦难的众生。盂兰盆节起源于《盂兰盆经》中所载佛弟子目犍连报恩救母的典故,佛教徒依教奉行,于是便有了盂兰盆节。因为它的背后所散发出的是佛教浓厚的孝亲报恩思想,这天又被称为佛教的“报恩节”。

盂兰盆节主要在日、韩、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地盛行,但每个国家在当天的祭拜方式可不相同,日本为了让祖先找到回家的路,会在门口放上器皿点火“迎魂”,也会将家中佛堂和墓地扫干净,最后会再点火“送盆”;而越南除了会准备甜汤、糯米饭来祭拜好兄弟外,盂兰盆节也称作“孝顺月”,因此象征着爱情、亲切感的槟榔更是不能少,奇特供品跟台湾有诸多相似。

亡灵节

传统的亡灵节在每年的11月1号和2号,1号迎接逝去的孩子,2号迎接故去的成年人。但节日并不仅限于这两天,庆祝在10月中旬就已经开始了,并且现在的墨西哥人还给那些逝去的人们也分了类。28号迎接那些因为意外而身亡的灵魂,29号迎接的是溺亡者的灵魂,30号是孤儿和罪犯及那些被抛弃的亡灵,31号则是那些尚未出生的胎儿。每一个灵魂都有人记得和想念。

“死亡是生命的补充,是生命周期最重要的那部分,死亡的意义要比活着更大”。这是墨西哥人对于死亡的看法,因此,对于墨西哥人而言,亡灵节从来不是一个悲伤的节日,这是一个活着的人和逝去的人一起庆祝的日子。亡灵节前一个晚上,墨西哥人会带着亲人们一起拿着枕头被褥和食物到亲人的墓地守灵,等到午夜12点的钟声敲响12下,亡灵就会回到人间和亲人团聚,这一刻活着的人在怀念,死去的灵魂也在怀念。

狂欢或是缅怀,承载的都是对故去的人一份思念和寄托,带着这份怀念的我们,要活得更精彩和快乐,万圣节记得玩得开心。

想了解更多内容,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