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话对于今天的教育而言,意义仍然深远。当今社会在孩子的成长与成才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教育是需要良好的环境的。权变理论(Contingencytheory)告诉我们,不同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能够不浮躁,能够心无旁骛、心平气和地学习,是我们每个家长首先应当做到的。在电视、手机、电脑、网络普及的今天,每天新生的事物、奇闻异事随时在分散着家长和孩子的注意力。作为家长能不能静心专注地做事,闲暇时随手拿书读上几页,让孩子在家中感受到学习的氛围,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经常有老师说起现在的五加二教育,学生在学校安心学习了五天,然而回到家过了两天的周末,学习被抛到了一边,玩游戏、追剧成了周末的主要活动。这样就导致五天的学校教育被荒废了一半。下周再回学校,学生不是从学习开始,而是从收心开始。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导致学校教育也是事倍功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学习知识的深度不够,从而影响学生以后学业的发展。所以,身为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件要做好的事。其次,教育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年功夫老始成”,陆游的告诫言犹在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词也道出了一个人成功所需要的付出,因此王国维先生也对此句倍加赞赏。卖油翁言:“我亦无他,唯手熟尔”,杨振宁先生回忆当年在西南联大读书生涯时,对于大量的物理题练习心怀感激。因此,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必须持之以恒,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用成长是快乐的鸡汤来蒙蔽自己,任何成长都是要靠努力和辛勤付出才能收获更多。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写过的一篇文章:我不相信教育是快乐的;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去读一读。第三,教育是有方法的。如何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对于教育而言也很重要。我们带着孩子散步时,可以根据看到的景物教孩子背一些唐诗与宋词。如看到月亮时,会教他们关于月亮的诗词,如“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诗句。读到南宋建都杭州的历史时,可以让孩子学会“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的《望海潮》;重阳节时除了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外,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来源天生的很少,很多时候需要家长从小时候就加以引导,引导形成积累,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而形成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