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乡土故事九姥爷的传奇人生 [复制链接]

1#

文/乐年

那是一个初冬的日子,和三舅跪在九姥爷的坟前,很恭敬地燃起一堆冥纸后,我抬起了头,目光穿过纸帛的火光,望着坟头的凄凄荒草,不由地想起他那荒诞而传奇的人生故事来。

九姥爷大名叫九平,小名叫九姑娘,是我的曾姥爷的第九个儿子。因他和我的母亲同岁,都出生于一九三七年。因此,当他长大后,常对人讲:“俺侄女儿小秀和俺同岁哩!所以我要常看看她。”

因而,即使当我的母亲从他们的村子远嫁到五六十里外,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后,作为幺叔的他几乎每年都要徒步,历经艰辛,翻山越岭来到我们家,探望我的母亲,并且要住上一段日子后才走。那些年,他的出现常给我们那座小山村留下许多谎诞不经的故事。

当他出生时,我的曾姥爷已经有了八个儿子,本盼着有个女儿,将来老时,身旁能有个小棉袄来嘘寒问暖。可是,竟然命运捉人,又生了个带把的。唉!万般无奈,他跟我的曾姥姥一商量,决定把这个老九当做姑娘抚养。并给他起了个小名叫做“九姑娘”。

于是,自他出生后,无论穿衣还是梳洗打扮老人们都将他当做女孩来对待,即使当他准备出门找小伙伴们玩儿时,也总是高声向他喊道:“九姑娘,别找那些男孩子玩儿啊!你去跟咱们房西边的小红姑娘玩儿吧!”

就这样渐渐地,他就俨然成了第二个贾宝玉。阳气不足,而女性十足,比女人更要胜似一个女人。

(一)

第一次见到他,还是我五岁那年重阳节的一天。那天我随着父亲来到他家,给他送礼物。

那天,他正蹲在门口和一个小男孩走石子玩儿。当听到我的父亲向他喊了声:“九叔!我们来看看你!”他才慢慢站起身,向我们望来。顿时,我被他那滑稽的装扮而哑口失笑了。

那年,他也就四十四五岁的年纪。个子极高,有些水蛇腰。头上梳着长长的发辫,长可过腰。辫梢系根天蓝色的头绳。一对眼睛由于常年患有疾病,所以总是给人一种刚刚哭过的样子,红通通的。他的脸庞削长,脸上已经有了细细的皱纹。他的身上穿着件蓝色的斜襟开口的褂子。

说起话也是细声细气,阳气不足的腔调:“来了!多住些日子吧!”接着又慢慢蹲下身子,低下头跟一旁的孩子走石子。

此刻,我向他的屋里望去。这是座约有三间的上房。因周围院墙特别高而这座房子的门窗又十分狭小,因此这个房间很黑暗。如果不仔细看,屋里的东西什么也看不清楚。我认真打量了一下他的的屋子。在极其简陋的屋里,无论炕头还是桌子上还是地面,到处面都是母鸡或公鸡。

据人讲,向来打光棍的他很少下地干活,而平日全部指靠这些母鸡下的蛋或者卖些公鸡以度日。衣着方面也全指靠着他的各位嫂子们的十指,才免得天天穿得破衣烂衫的。

(二)

在我们村里常流传着他往地里送粪的一个故事。

讲他挑起粪筐从村里出发,从一大早担起一担子粪到村西一里外的田里,已经到了十点,从地头挑着空筐,转回往往要到中午时分了。

他是如何走的呢?当后面的脚尖几乎碍着前脚后跟,然后再往前挪动后边的脚,就这样,一步迈不了三寸,所以送担粪,来回一番自然要番多半天的功夫了。

于是,人们就笑着问他:“九平,你为啥不能走快些呢!”他细声细气地回答:“俺从来就是这样的。着什么急呢?”

(三)

第二个故事就是关于他夜里去投宿的事儿。不知这故事究竟是真还是假,反正人们说得多了,也就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传得神乎其神。

据说,有年秋天,他来我们村的路上打了黑。当来到一个村口的水井旁,向在井旁去挑水的一个老太太问路:“大娘,往大刘村如何走啊?”

“大刘村呀?”老人抬起头,因为天近黄昏,老人的视线又不好,一看到他那梳着辫子,修长的身躯他及女式的服装。就向他说道:“大妹子,还有十来里地呢!这么晚了,路上又不好走,要不你到俺家里休息一夜,明天早上再走吧!”

于是,九姥爷就跟着这位善良的老人,来到了她的家。

这天晚上,恰逢老人的老伴去外地走亲戚没有在家,,于是好心的她就冲刚吃过饭的他,说道:“大妹子,老头子今晚子出门了,你就跟我在一个炕上睡吧!

“嗯!”,他点了点头,也没有再说别的。

这天夜里,当他起来,来到脚地的尿盆前,站着撒尿时,那个老人方明白他竟然不是个大妹子方,而是一个大老爷们儿,于是高喊:

“有流氓,快来人啊!”同院住的人听到,纷纷赶到这儿,把他揍了一顿,连夜把他撵出了村子。

(四)

转眼间,他已到了五十五来岁。由于邻居们都嫌他喂的鸡太吵人。于是,他不得已带上简单的行李及他的群公鸡和母鸡群,搬出村子。

那些年,他来到村外的一道山坡上住了多年。那儿有个修造于很多年前的一个土窑洞。他搬去后就和这些鸡儿住进了洞里。

可能是村外不缺少鸡的食物,如草籽及小幼虫,所以他喂的鸡,不论鸡蛋,还是鸡肉非常好吃,颇受乡镇人们青睐,争着来买。

一九九六年夏天,雨水频繁。一个下着瓢泼般大雨的夜里。他住的那孔窑洞年久失修,竟忽然坍塌了。他和他的鸡不幸全被黄土掩埋。就这样匆匆结束了他了那荒诞而传奇的人生。

唉!纵观他的人生悲剧,与我的曾姥姥及曾姥爷畸形教育分不开的。悲乎!

—END—

作者:乐年,本名孔建军。河北省邢台市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炼钢厂职工,文学爱好者。

编辑:新乡土文学(声明:本文为原创散文,图源网络,侵删)

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