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过完国庆节,转眼就要到重阳节了,说到重阳节,上面的这首诗是不是让你想起了远在家乡的亲人呢?近来天气转凉,重阳将至,作者一个人静静沉思的时候总是会想到在北京打工的哥哥,聚少离多的人儿。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尊老敬老的涵义,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虽然重阳节不是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但是文人骚客在重阳节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如今读来让人感怀,下面我们就捡着其中一些比较出名的来欣赏一下,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心里会有那么一丝温暖,不是那么想念。
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远在异乡的你,是否也在深夜之中暗自神伤?思念的人不知身在何处,曾经的过往几多销魂?
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少陵野老一生悲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文森的《九日》: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明代人文森,可能大家并不是很熟悉,但是说到大太监刘瑾,也许就会有些印象了,文森与刘瑾同朝为官,因刘瑾擅权而影响,后刘瑾被杀,重启为官,留下诗作不多,但是一句三载重阳日,开时不在家,让作者我泪眼婆娑。
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秋,给人一种悲凉,但是毛主席的胸怀和眼界总是超然物外,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莫让忧愁占据了心房。
祝您重阳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