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的守护天使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涑水河从伍姓湖穿行而过,出湖处便到了永济市区。孙李村位于永济市区东,是城东街道办辖区内与伍姓湖、涑水河关系最为密切的村子。
孙李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逯继红,副书记高宽心,副书记梁永平,城东街道办马超等与我们一起进行了座谈。
孙李村共8个居民组,口人。因靠近城里,现只有多亩耕地,集体有亩土地。东外环路、东环路、银杏街、市府西街、富强街等交通要道从村里穿插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典型的城中村。
村子为何叫孙李村?说法比较多。有人说是不是因为姓孙和姓李的多,所以叫孙李,村里从来并无孙姓,李姓也不是很多。逯继红说,九几年的时候村里的一些历史资料遗失了,前段时间整理村里档案的时候,问过年纪大的老人,据老人说,村子原来依涑水河而建,本来叫新移村,后来往南挪了几百米,新移叫着叫着谐音就成孙李了。
孙李村共有11眼灌溉深井,井深米—米左右,因耕地少,所以灌溉用水较少。“以前村里的浅层水挺好,但后来农药厂建厂后,排放的废水从南往北流到涑水河,致使村里的浅层地表水受到污染,水出来有一股难闻的味道,村里地表水不能再饮用,年农药厂关停后,才有所缓解。现在孙李村的饮用水是山上的山泉水。永济吃的水基本都是山泉水,山泉水又称百草水,永济人没有黄牙,吃山泉水不容易生病,都说永济是宜居住城市。”在座的村干部这样说。
目前,孙李村的排污全部进了城市管网,污水进处理站净化后进入涑水河。
孙李村在伍姓湖以南,距离伍姓湖大约有3公里。伍姓湖湿地公园占了村里大约多亩地,虽然现在都还没利用,但已经被圈在了大门里,老百姓也种不成。
“伍姓湖里面原来还有村里将近千十亩地,当时的规定是有水养鱼,没水就种地。湖边的地盐碱化厉害,种庄稼不行,只能种甜萝卜。伍姓湖两边的地靠天吃饭,原来打过井,但井不行,浅井还少好些,深井就是咸水,越浇地越不行。涑水河以北,还有以南一二百米的地盐碱化程度都比较大,尤其是这几年,雨水大的情况下,涑水河往两边倒灌,地盐碱就更厉害。在地里用铁锨一挖,都是水,村里的苗圃受害最严重。主要是涑水河水位一高,把两边地里的地下水压了上来,水位低的话影响就小些。伍姓湖离孙李村的耕地比较远,对城北影响最大。”逯继红说。
据在座的村干部讲,以前在湖里扎网偷猎、捡拾鸟蛋的特别多。在当地原来有这样的故事,说去城北的村里做客,主人说等一下,马上出去到湖里,一会功夫就捡回好多鸟蛋来招呼客人。现在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现在几乎没有了。伍姓湖现在归林业部门管理,原来水都是臭的,现在水质逐渐变好了,现在伍姓湖鸟多、鱼多。特别是野鸭子一年比一年多,把老百姓的庄稼都吃完了。市民每天都在伍姓湖锻炼,骑车、跑步,主要是水质好了,环境美了。
“去年运城市里开调研会,准备出台伍姓湖保护法,这个立法很及时,湖周围和附近没有一个固定的垃圾倾倒点,最近的一个倾倒点太远,经常有偷偷在湖里倾倒垃圾的,伍姓湖口为方便各湖长巡湖和村民锻炼,在湖边各村基本都留有进出口,但也给偷倒垃圾留下了机会,用小蹦蹦车拉着偷偷往湖边倒,得下功夫才能杜绝。”
乱倒垃圾、捡拾鸟蛋、猎捕鸟类,倒逼地下水、出台保护法等等,伍姓湖与盐池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也面临同样的生态保护难题。
一村干部说,他记得以前涑水河水是清的,小时候还在里面跳水。逯继红说,八几年以前,自己当时还在厂里上班的时候,用洗脸盆就能舀上小鲫鱼。后来好多工厂都依河而建,随着造纸厂等企业的排放,河水逐渐被污染。永济这边的污水全部通过城市管网进污水处理厂,不让进涑水河,包括孙李村年以后就全部进城市管网了。涑水河前些年发大水,把火车道以北都泡在水里了,去年水最大,把整个伍姓湖都淹了,村里有亩耕地被淹,村民损失比较大。
“沿湖的各村村书记都是伍姓湖湖长和涑水河河长,每天都有巡湖、巡河任务。”逯继红说自己就是湖长、河长。“孙李村负责伍姓湖大概十二公里,涑水河一千一二百米。涑水河曾经有一段时间断流,用黄河水补水,自己在巡河的时候发现河水变绿,马上上报。以前垃圾多,塑料多,每个段都有专人捡拾,现在从上游过来垃圾就少,各村都要负责。”
马超告诉我们,在郭李村有个大的拦截,基本上大的垃圾到那就被拦截住了,两天清理一次,只有个别垃圾流过来。排水总干到郭李村和涑水河汇在一起。湾湾河在王佛村汇入涑水河,城东办事处境内主要就是涑水河和排水总干。
一行人来到城东涑水桥上,梁永平说,去年下雨村干部时刻巡河,当时水面很深,最深有4米深。马超说当时把有弯的地方尽量修直,保障畅通。
梁永平说,去年的地并不是涑水河河水淹的。一方面是是河水一涨,两边地里的底水就上来了。另一方面主要是南边山上龙王峪的山水,龙王峪的山水本来一直是通过涧水渠流到涑水河,去年为了控制涑水河下游水量,保下游安全,把涧水渠往涑水河的口堵住,涧水渠的水一直升高,最后冲毁堤坝,把孙李村的三百亩地全部淹了。当时用最大的钩机,想堵住堤坝,但涧水把钩机都淹没了,没法施工。还记得当时老百姓地里都全是鱼,有人在自己地里扎个网就能捞鱼,连路上都是鱼,能看见鱼在水里窜。”
“涑水河在伍姓湖河面宽,堤坝高,到了城西、蒲州、韩阳,河道曾经一二十年都是干的,经常是问这壕是干啥的,才知道涑水河。永济城里面修的滨河公园,涑水河的水到那基本上完了,去年大水,水把公园两边路都淹了。”
站在伍姓湖南边的大桥上,看见桥下来来往往有工程车正在施工。马超告诉我们,这是正在加固涑水河两边的堤坝。“涑水河原来是直接流入伍姓湖,河湖连在一起,现在为了保证伍姓湖的水质,将涑水河用堤坝隔开,中间是涑水河,两边是伍姓湖的水面。只有把湖里的涑水河道加宽加高,才能防止水汇到一起。”他解释说。
我们从桥上望去,见涑水河真是从湖中间穿行而过,将伍姓湖分成南北,河在湖中行,也算是奇观了吧。也是通过今天的实地调研,我们才知道涑水河与伍姓湖竟然已经分开,已不是最初相融的模样。
孙李村以前有好多庙,可惜都被毁了,没有遗存。据说村里的银杏小学所在地就是村里以前的一个古庙,老大队院里原来也有一座庙,还有戏台。现在只有在山根由七村六社老百姓自发修建的一座龙王庙。
龙王庙位于山上龙王峪以西。梁永平告诉我们,这座龙王庙间建于年,是城东街道办七村六社共同的建的。老百姓每年在这里举办两次龙王庙庙会,各村轮流管理,负责维护、打扫卫生,每个村在此都有一个茶坊,今年轮到哪个村,哪个村就负责招呼请戏班子、拉箱子等。
座谈会时,逯继红曾说过,庙会作为一种乡村的文化遗存,大人去把小孩带着去,小孩在这里能感受到浓厚的庙会文化氛围,应该传承下去。
城中村土地少、寸土寸金,孙李村集体收入主要以土地出租、门面房出租为主,每年能有将近30万左右的收入,耕地主要发展花卉苗圃。
逯继红说,“村里最早办过企业,但因为管理人才跟不上,所以停办了。这几年发展的重点一个就是村居建设,银杏小学、逸夫中学、银杏幼儿园都在孙李村这块,陪读的家长多,三分之一的老百姓靠出租房屋。另一方面传承尊老敬老,村里每年都给90岁以上老人发钱,60岁以上的重阳节发钱,80岁的夏天冬天进行两次慰问,同时收集孝顺劳敬老模范,对孝顺老人的进行表彰。”
“村里的年轻人都忙着干事业,家里老人需要照顾,村委会就特别注重照顾老人这块。老人们都说村委会比儿还亲,失地农民老人每个月50元,随着经济增长还要增加。再加上村委会发的钱,老年人觉得很幸福。”
由于村子离城近,孙李村的村民离家外出打工的少,就在城里做点卖衣服、卖水果的小生意。
马超说,孙李村的班子建设在城东数一数二,各项工作都在前面。班子成员每天八点半上班,中午11点半下班,已经坚持好多年了,村委会打扫得很干净、整洁,不管什么时候来,都有人,风貌很不一样。这一点我们在走进孙李村村委会的时候已经深刻感受到了。
孙李村是我们在城东街道办调研的最后一个村,即将离开孙李村时,我们正好见到了在涑水河边检查工作的城东街道办副主任胡强辉。
他告诉我们,“涑水河下游排水量只有15个,去年下雨时,涑水河韩阳段压力特别大,水直接从河堤上往下流。永济市政府在出湖的位置立了一道坝,控制水流,城东街道办负责配合水利局划线、放宽、挖深、清淤,准备放淤泥的地方,配合好,把中间还有几个妨碍行洪小桥全部拆除掉。”
“城东街道办在还修建了一道坝,未雨绸缪,保证伍姓湖水不东灌。去年的水涨得太害怕,城东街道办一共淹了五千多亩地,经济损失相当大。过年前两个礼拜,老百姓地里的水还没下去,办事处组织力量排水,在郭李村一个点,新街村一个点,干樊村一个点,租大泵把老百姓地里的水往排碱沟里排。如果不排,今年玉米都种不上,今年雨季一来明年又种不上,连续几年都可能种不上,经济损失更大,这可全是老百姓的口粮田。”
“政府今年要实施涑水河下游拓宽工程,设计流量达到50个;还有修复湾湾河项目;再一个是东部腹地水源置换,为了缓解地下水连年下降,通过在城北建一个加压站,通过增压,全部覆盖东部腹地,逐步减少地下水使用……”
从他的讲述里,我们感受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而我们,同样愈行走,愈觉责任之重。
陈晨张桐薛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