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的来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重阳节的思乡之情流传千古。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也是赏菊节
重阳节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易经》中,“九”被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此时,秋高气爽,丰收在望,人们往往在这个时候举行祭祀活动,感谢天地赐予的丰收,同时也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重阳节还有着与长寿相关的寓意。在传统文化中,“九”与长久的“久”谐音,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因此,重阳节也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向长辈表达敬意和祝福,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在重阳节,有许多传统的习俗。登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古人认为登高可以避灾,同时也能欣赏秋天的美景。在登高的过程中,人们还会佩戴茱萸。茱萸是一种具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驱邪避灾。此外,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大特色。秋天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各种品种的菊花争奇斗艳,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人们会举办菊花展览,欣赏菊花的千姿百态,同时也会品尝菊花酒。菊花酒被认为具有养生保健的功效,在重阳节饮用菊花酒,寓意着健康长寿。
茱萸,赏菊,饮菊花酒
除了登高、佩茱萸、赏菊、饮菊花酒之外,重阳节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作方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重阳糕是用米粉、豆粉等为主要原料,加上糖、果脯、果仁等辅料制作而成。在糕点上还会点缀着一些红枣、栗子等,寓意着吉祥如意。
如今,重阳节的意义更加深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始终不能忘记。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应该多关心身边的老人,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可以陪他们聊聊天、散散步,或者为他们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开展各种敬老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服务。
九九重阳节,是敬老长寿的节日
九九重阳节,是一个充满着温情和敬意的节日。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传承和弘扬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共同营造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