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蒸——麦膳
作者:蔡炯
冷蒸——麦膳,我家乡的土特产,庄稼人的“风味小吃”,咬上一口,心头便会荡起浓浓的乡情。这用青麦子制作的食物,在我们南通海门地区有两种名称:通东人称之为“冷蒸”,沙地人称之“麦膳”,也有写作“麦蚕”的。
立夏过后,大块大块的麦田,麦穗沉甸甸的,西南风送来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黛青泛出微黄的麦穗频频点头,仿佛在招呼人们去收割,一家家农妇拎上篮子,走到麦田里,拣那颗粒饱满的麦穗,一把一把的拉下来,放进篮子里,一篮篮青麦穗倒进布袋里,背回家,在宅前场头的砖地上,举起装满麦穗的袋子,“嘿哟!嘿哟!”使劲儿掼呀掼,麦穗儿在袋里“唰啦!刷啦!”直叫喊,掼够了,打开袋子,麦粒儿脱了穗,然后就着西南风,用畚箕畚起麦子,在大盘篮里扬去麦芒、麦壳,再用箩筛筛去空穗头,这时,大盘篮里堆满了圆鼓鼓、青其其的麦粒,赛似一粒粒青黄的珍珠。麦芒扬净了,麦壳还有许多仍包裹着麦粒,将麦粒放到锅子里去炒,直炒得香喷喷的味扑鼻,这时麦粒与麦壳也分了家。盛出来,再到风里扬尽麦壳,然后用石磨磨,石磨轱辘辘地转,磨缝里流下来的是一条条细碎的青麦条儿,磨完既可享用它的美味了。
冷蒸吃法有两种:其一,是把双手洗净蘸了水,捧起满把的青麦面条儿,捏成一个个团,一口一口咬着团,清香可口,别有风味;其二,是和上猪油、白糖、味精等配料放在锅子里炒了吃,又香又肥又甜。
吃冷蒸有个来历,旧社会,每当青黄不接时,麦要黄,饿死狼,麦到场头,人已饿倒床头。等到麦子黄,穷人家里没了粮,人不要饿死吗?只好瘪着肚子,硬撑着饿乏了的身子到田头拉回几把青麦穗,做成这麦膳填肚皮。这真是杀鸡取蛋啊!哪能品尝到那清香可口的美味儿?只能含着泪水往肚子里咽啊!
解放后,人们吃不愁了,却依然保持着吃麦膳的习俗,这成了美味的享受,这美味的食品是无论哪家餐馆里找不到的,但吃冷蒸也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团圆,立夏节吃蛋,重阳节吃重阳糕一样,成为传统习俗,人们在这麦收节里,用吃冷蒸来共庆三麦丰收,来同享农家夏收前的欢乐。
往期回顾
往期回顾:
余东四座城楼名称由来
旧时布鞋的手工制作
通东风俗:端午送锁片
散文:铁锹与泥络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