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九月初九,喜逢人间重阳,共结仙凡良缘道 [复制链接]

1#

九月初九,人间重阳,佳节之际,社会各界包括道教庙观都会组织敬老爱老的社会慈善活动,在年7月1日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中国老年节”,重阳节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内涵得到了法律保障。

上海城隍庙慈爱功德会组织重阳慰问老人活动

实际上,重阳节的内涵还跟道教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首先,从节日命名上看,之所以叫重阳节,和道教三玄经典中《易经》有关,《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而一年之中九月九日,正是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而关于重阳节最早的起源,有若干种说法,其中比较靠谱,有史书记载的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描述了当时在九月初九这天,百姓获得丰收后对天地,祖宗等进行祭拜活动等。

到了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就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方士(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仙药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的饮宴活动,在《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诚然,民以食为天,咱们老百姓不玩虚得,遇到任何节日其实都是想凑个热闹图个高兴,找个理由吃吃喝喝。

自此以后,追求长寿和欢聚饮宴,成为重阳节的主题,其中可以看出,重阳节对长寿追求的内涵几乎就是道教修行中长生久视目标的低配版本。

到了唐代,由于道教地位尊崇,重阳节也因其道教内涵而被正式定为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时至今日,重阳节到来时,我们普通百姓一般会选择包括登高远眺、出游赏秋、观赏菊花等娱乐活动来进行庆祝。

在道教文化中,重阳这一天还和很多神仙祖师结下良缘。

重阳节是“北斗九皇诞”最后一天,也是斗姥元君圣诞,同时还是酆都北阴大帝圣诞,而且还是玄天上帝真武祖师功行圆满飞升之日。

九月初九,人间重阳,仙凡良缘就在此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许今天本就是个适宜修道体道的好时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