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好 http://www.xuexily.com/m/过完人月共圆的中秋节,迎来了又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九为阳数,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名“重阳”,也称“重九”。
登高、戴茱萸、吃重阳糕是中华民族岁岁重阳的习俗,五方杂处的崇明人基本上同一传统。现存最早的万历朝《崇明县志·风俗》中,就已有了崇明先祖过重阳节的记载:“重九,则饮茱萸酒以登高。”康熙朝《崇明县志》里多了一项“食重阳糕”。
崇明先人信奉重阳登高能避难迎祥,又都晓得登高利于吐故纳新、强身健魄,故而纷纷或扶老携幼,或邻居结伴,或呼朋唤友出门登高。
或有人问,崇明无山,去何处登高?谁说崇明没有山?历朝《崇明县志》里都有记载,岛上自古就有山,还不止一座,诸如土山、玉龙山、翔凤山,斗台山,金凤山等,只是并非天然生成,而是祖宗用烂泥堆的人造山。这些山,正是一代又一代崇明人登高的所在。
历史上的崇明岛涨塌无常,随着时光流逝,原先的人造山一座又一座塌没东流,仅存的一座金凤山,也渐变低平。清朝初年,在金凤山原址再造了一座金鳌山,上有九峰,植以花木紫竹。自后,金鳌山成了崇明人重阳登高的好去处,民国版《崇明县志》记载:“九月九日重九,士女赴金鳌山登高。”从乾隆年间徐兴文的《游金鳌山》中,可知重阳日金鳌山登高游乐热闹场面之一斑:“红装细马来山下,渐有游人似虎邱”,大意谓,艳丽装束的女子、骑着骏马的男士,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游人越来越多如同苏州名胜虎丘。
崇明也以茱萸为重阳节物,多部县志中有“饮茱萸酒”的记载,只是崇明不长茱萸,不可能现摘了佩戴身上,于是买了干货泡在酒里,制成茱萸酒饮。茱萸是中草药的一种,重阳前后成熟,色赤红,味辛烈,有驱虫去湿、逐风邪、利五脏、祛病辟厄之功效。
按康熙朝《崇明县志》所云,起码在三百多年前,岛上居民吃重阳糕已成习俗。它的由来又是什么呢?汉魏时期笔记汇集《西京杂记》:“九月九日,食蓬饵(糕的古称),云令人长寿。”明人谢肇涮的《五杂俎》讲得更明确:“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祝曰:‘愿儿百事俱高。’此古人九日吃糕之意。”
旧时也好,时下好好,重阳糕都是集市上买的,店家制作过程与现在的过年蒸糕大致不殊,只是糕面上做得更好看,不仅铺上青丁红丝、枣子、核桃肉、蜜饯等,还插有纸剪彩色小纸,置有米粉做的两只小山羊,合重阳(羊)之意。由于重阳糕外观五彩缤纷,所以又叫花糕,光绪朝《崇明县志》里亦有是如称谓,解释为“糕插五色纸旗”故也。
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寓长久长寿含意;又汉代时,就已有了“九月九日佩茱萸……令人长寿”的说法。本古为今用之旨,传统与时代精神巧妙结合,年起,中央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又称敬老节。
自后,重阳成了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每年老人节来临时,崇明的政府、部门、单位,咸指派专人四出,看望老人,送上温馨的祝愿、物质的补缺,还多有安排退休人员健康检查、旅游登高、回“娘家”聚会……
来源:上海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