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何为重阳节为何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不正面 [复制链接]

1#

岁岁重阳,红楼一梦,曹雪芹故地重游已成梦,重阳话悲情,一把辛酸泪。

菊花酒,不思量,自难忘,穷困潦倒病书房,何以聊重阳,故而一笔带过,不再彷徨。

用悲剧的情思影响秋高气爽和硕果累累,唤醒一种团圆,一种期盼,一种敬老,一种相思,一种九九归真!

一、何为重阳节?

千年文化,遇节情深,秋高气爽,话说重阳节,登高望远,也未免会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慨,重九再现、九月情思、菊花寄乡愁,久久重阳,九九八十一难,成正果,正所谓春华秋实也!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为重阳而作?多少诗词在重阳而生?在这传统的节日里,寄托的不仅仅是一种团圆和思念,更多的是携带着几千年的文化韵味,在人们灵魂中深深的留下了烙印。

九是一个吉祥的数字,也是单个阿拉伯数字中最大的一个,上看九为之六,意为六六大顺,下看六为之九,意为九九归真。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九字和酒谐音,酒为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重阳节可以化相思,存团圆,出游赏秋、看落叶飘飘,秋风瑟瑟,登高远眺邀明月,俯首观菊饮美酒。

二、为何要过重阳节?

重阳节,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也就是为了祭祖和庆祝秋收后的喜悦,迎接冬天的到来,对秋天做一个圆满的回忆,慢慢成了一种普遍的庆祝节日,到了盛世王朝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古人常说逢秋则悲,古人又说三羊开泰,春天就有踏青,是为了迎接夏日的到来,百花齐放,中草青绿,秋天百花凋零,草色黄暗,和春天是一个鲜明的对比,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三、红楼梦中的重阳节。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什么不正面写重阳节,这也是一个中国传统的文化节日,那就是因为重阳节是一种团圆,而红楼梦是一个悲剧。

红楼梦诗词《忆菊》诗中写有“慰语重阳会有期”;在《画菊》诗中“粘屏聊以慰重阳”;螃蟹宴中有“长安涎口盼重阳”等诗句,都提到了“重阳”。但是曹雪芹并没有真正的指出,这就是重阳节的喜庆,包括他们的吃糕点等等一系列活动都暗示着一种秋季的繁荣,也预示着贾府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下,繁荣过后的萧条,就像冬天一样,大地一片白茫茫真干净。

可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写到了一次重阳节,这样的话,中国的传统节日几乎就全部出现在了红楼梦中,其文化博大精深,也弥补了曹雪芹没有写重阳节这一重大节日的遗憾,高鹗不愧是写红楼梦续集写的最好的。

贾政有这样一段话:“儿子起身急促,难过重阳,虽没有亲见,听见那边亲家的人来说的极好。亲家老爷太太都说请老太太的安……”

这句话就是明显写了重阳节,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团圆的向往,和对悲剧情节的一种侧面寄托,更希望贾宝玉和薛宝钗能够金玉良缘长长久,九九归真,最后贾宝玉出家了,也算是九九归真了吧!

薛宝钗说慰语重阳会有期,团圆对于薛宝钗来说是一种奢望,因为他和贾宝玉分开了,贾宝玉的离开让他更加伤心,何来团圆,所以曹雪芹把重阳节的重点放在薛宝钗身上,要说明的就是薛宝钗将来的命运,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并且薛宝钗有了贾宝玉的孩子,将来要过和李纨一样的生活,这真是遍插茱萸少多人啊!

总结:

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传统节日?并且很多的节日成为了法定节日,这其中凝聚的不仅仅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把重阳节作为表达敬老孝亲感情的节日,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红楼梦作为世界名著自然也不例外,但是作为悲剧情节的红楼梦并没有将团圆写得那么直接,更多的是一种分离,是一种骨肉之间的分离,是一种末世的情缘。

但是末世过后就是重阳,未来是一片蓝天,宛如秋天的美好景色,给人无限的回味和遐想,带等春暖花开,和心爱的人一起看大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