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生物创业市场进入升温期
2014深圳BT领袖峰会和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展览会暨第九届基因组学大会
上,现场展出中国第一台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吸引市民眼球。
深圳特区报
吴铠峰
摄大讲堂现场座无虚席。
深圳特区报
吴铠峰
摄
昨日在会展中心举行的
第三届深圳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创业发展论坛
上,来自产业界、学术界和*界的专家济济一堂,热议生物创业的市场新机遇。获悉,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孕育了产业新机会,全球乃至深圳的生物创业都进入升温期,这也给深圳的生物产业带来了机遇。
生物产业发展迎来变化
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与组织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阮萌博士指出,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发展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信息技术继续保持加速发展的态势,如云计算、超级计算、大数据等水平不断提升;基因检测、远程医疗费、个体化医疗等新业态和新的模式层出不穷。因此,生物产业将成为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的又一新主导产业。
15年来,中国生物医药增长100倍。目前,生命健康领域的投资不断升温,不少IT公司、房地产公司都转向生命健康领域,如苹果刚刚发布了新产品iwatch,万通、新希望、万好国际等联合成立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策略联盟。
企业创业可以在基因测序、仿制药、医药互联和生物农业发力。
她具体解释,麦肯锡的报告显示,当前全球基因组学市场为110亿美元左右,未来十年,该领域的潜在能量大约在0.7万亿到1.6万亿美元之间,医药互联应用日益广泛,2013年医药电子交易规模达到42.6亿元,同比增长166%;2013年初,国务院发布《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生物农业年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要提升生物育种的核心竞争力。
新天域资本顾问*博士指出,医药领域相对来说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尽管全球投资萎缩,但是在发达国家,生物医药投资约占整体投资的四分之一,属于热门投资领域。不过,早期在生物医药投资中,
天上掉馅饼
式的上市圈钱已经不复存在。如今,IPO的盛宴已经快过去,行业正在回归理性。
*指出,生物医药的
哑铃式
趋势日益明显,研发和销售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国市场上,不少成功的生物医药公司,都是以销售见长的,这种模式并不能长久维持。生物产业不像IT产业产品迭代那么快,基本上一个专利和一个产品,就能成就一个公司。
民营医疗迎来发展春天
*指出,在美国新药研发的贡献中,
92.3%来自企业,美国医药企业高投入高利润的盈利模式,保证了行业快速发展。
在中国,生物医药是高增长行业,不过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处于不成熟的业态,美国真正的制药企业400多家,中国真正运行的制药企业,大约是4800家,这其中变数巨大,充满竞争和挑战。
深圳第一健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认为,目前,生命健康已经有较大的变化:公众从追求财富增长目标向追求身心健康转化;从被动的接受治疗到治未病,行业也从百花齐放的松散式发展向产业集群的健康城、生物谷方向转化;从传统的健康服务向智能化、互联化、物联化等方向发展,盈利性非公立医院日益增多。
他指出,目前,中国健康管理服务行业格局发生结构性变化,2014年将是开局之年,未来民营医院的门诊数会超过公共医院。目前,不少高端体检中心是只检查不管治疗,
体检是拴住客户的最好入口,我们将探索健康医疗、医护养老、健康保险和智慧健康四大产业的融合发展
。他指出,公司确定了做整合者,而不是开发者的路线,将移动互联、可穿戴等整合起来发展。
生命健康的创业,要找到自己的竞争力。
深圳生物医药探索自有特色
阮萌博士称,深圳在疫苗、基因药物、血液制品、多肽药物等领域,形成了许多具有特色的生物药细分行业。
在疫苗领域,赛诺菲巴斯德和葛兰素史克两大国际疫苗巨头都进驻深圳,康泰是中国最大的乙肝疫苗生产厂家;在基因药物领域。有着健康元、太太基因等本土企业,也有全球基因治疗领域的开拓者和领*企业赛百诺;在血液制品领域,有深圳卫光生物,是广东省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基地;翰宇药业是首家专营多肽药物的上市公司。
同时,新型医疗模式成为亮点。在深圳,信息技术、智能终端与医疗器械融合发展的远程医疗信息服务发展迅速,拥有如新元素、篮韵和中科华强等一批优秀企业。工业设计水平提升。迈瑞多次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深圳分子育种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如创世纪等公司。
深圳已成为我国医疗器械的主要出口基地之一,出口额占总产值的50%。深圳生产的彩色超声、监护仪、血压计、磁共振、B型超声、麻醉设备和心电图仪产品,其出口额分别约占我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35%至58%,均位列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