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九月九日的重阳节背后,藏着一个天才的悲痛 [复制链接]

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望远,年仅十七岁的王维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重阳节也因此和思乡牵扯出关系,少年而有如此才华,一生也定不会平淡度过。

如果说王维是天才,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他早在15岁时便以书画而闻名于京城,在20岁左右中状元及第,和他的弟弟王缙一样,因为出色的才华他们都被捧为达官贵族的宠儿,若以时间来看,如果说王维15岁进入京城,离开山西祁县老家,那么在他中状元的这五年期间一直停留在家乡外,过着游子四处漂泊的生活。

对于一个尚未加冠的未成年人来说,终日同权贵相处,不仅会让王维年少老成,更会让他心中对故乡无比思念,因此在9月9日重阳节当天,这样一首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便顺心而生。

之后王维进入他梦寐以求的官场,也凭借自己卓越的音律才华,在宫中当了八品太乐丞,但上任之后没有多久,却因为为除皇帝以外的人舞乐府狮子(王维管理),被发配到济州成了一个看管粮草的小官。

而在这段发配缘由背后,有人推测是因为宫中的玉真公主看上了王维的资质和才华,对王维加以逼迫,使得王维不得不为除皇帝以外的人演奏了舞狮,但若以此推测简单来看,不澄清的公主反倒可疑之极,也有版本说是玉真公主和大唐贵族女人一样,看中王维青年才俊,想要逼良从身,而王维清高自持不为所动,惹的公主一时不开心,便随意丢出个罪名将他贬谪出去。

不管是怎样的历史真相,王维在其中都扮演了不同寻常的角色,也掺和进了皇亲贵族之中的阴暗背面。只不过这次的贬谪一晃眼就是十几年,这漫长的时间中,彻底让王维失去了20多岁的意气风发。

再后来张九龄执政,才将王维提拔上来,并在次年为他加官提禄,不过彼时的王维性情早已失去当年的炙热,他在出仕期间特地为自己修建了一座靠山靠水的房子,准备安享此生。

不过由盛转衰的唐朝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条件,安史之乱的爆发让王维沦为伪官,不久就因为此罪名下狱,当时他的弟弟王缙不断地为他奔走求情,凭借自己的功劳要求削爵也要保住哥哥的性命,这才使得王维免遭杀身之祸。

命是保住了,可王维已经失去了一展凌云志的抱负。此后没过五六年,王维便因病去世,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在政坛上默默无闻,只专注于诗词创作和修行,出所有人之意外——塑造了一个“诗中有画”的诗佛。

不难看出,他的诗中有一派冷静的禅意,

“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包括他自己的名字,也以“摩诘”为字号,摩诘出自佛教用语,意思是“无垢”,正是表达了他对自己的设想。

参考资料/p>

[1]唐诗十家之王维

[2]《全唐文·卷三百七十》

[3]《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

[4]《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