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作品欣赏
焦岗湖畔听蛙鸣
■徐瑞成
蛙鸣
但凡喜欢夏天的人也多喜欢听蛙。
我经常跟那些来焦岗湖度假的亲友们说,倘若只倾情于荡舟赏荷而忽略湖畔听蛙这个章节,那可是件难以弥补的憾事了。如果选择焦岗湖畔御泉湾酒店小住两日,在夜空下与心仪的人漫步湖畔,一边前行,一边聆听那起伏不定的蛙鸣,便是这个季节极恰不过的绝配了。
焦岗湖,素以荷花见著,又以芦苇扬名,乃淮河流域天然淡水湖泊也,泱泱六万余亩,赢得“淮河大湿地,华东白洋淀”之美誉。但很少有人在意,湖内生物繁众,雁鹭成群,说有上百种也不为过,其中青蛙可谓是夏季动物里的翘楚。焦岗湖周边池塘与河道毗邻,农田与村舍交织,形成了资源独特的生态景观。这是蛙生活的最佳胜地。
民间有这一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路过焦岗湖,天晚暂住在湖畔人家。不料夜间,青蛙异常聒噪,吵得万岁爷寝食难安,心烦意躁,便令宰相刘墉传旨不准湖中青蛙尖叫。刘墉遵命,来到高高的堤坝上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焦岗湖的青蛙不准大鸣大叫,钦此!”说来也怪,皇帝金口玉言一下,结果湖里青蛙再也不乱叫了,而是如同奏乐一般,其声疏密有间,其音错落有致,这倒使原本寂寞单调的乡村夏夜变得美妙无比了。皇帝龙颜大悦,安然入梦,次日醒来欣然提笔书写“听蛙入梦”四字,便命制成匾额悬于湖畔人家门庭,以昭后世。从此,千里之外慕名前来焦岗湖畔听蛙鸣的游人络绎不绝。
蛙吟
我自幼生活在农村,白天走在稻田的垄埂上,夜晚坐在屋前的水塘边,耳畔都能听到那一唱三叠的蛙声,它是我童年记忆里最原始的歌谣,也是我生命成长中最熟悉的声音。现在每每回味起来,胸中便瞬间滚动着一波又一波热潮。后来,随着乡村的人流不断涌入城市,我耳朵里从此塞满了闹市的喧嚣声和来往的车笛声,那些曾经铭记心扉的蛙鸣之声,却总在我的梦中萦回。
经年之后,焦岗湖为我们填补了心灵深处的这段空白。择在某个周末,抑或某个假日,邀三五好友漫步于湖畔栈道,夜风微醺,星光闪烁,心胸顿然开阔无比。此时此刻,什么烦恼都可不想,什么牵挂都可不念,忽听蛙鼓阵阵,蛙鸣声声,时而高昂,时而激越,时而婉转,时而低吟,仔细聆听,像是课堂的读书声,又似剧院的音乐会,便觉得自己是这个世间奢享恩赐的幸运的人。当那里的蛙鸣声远离了,这里的蛙鸣声却又走近了。我是偏静的人,虽然有时也喜动。走着走着,索性坐在一棵岸柳下,静享月色,独闻妙乐,*魄在空灵中悠走,躯体在禅境里打坐,亦真亦幻,亦人亦仙,那情境真是绝妙得很,听着听着便醉了。我佩服蛙是极高的诗人,竟能吟诵出如此动情的诗句来,言简意备,平起仄收,无不让你在惊叹声中感受韵味之绝妙。只要略为用心,便能听出冯唐易老的哀叹,又能听出李广拼杀的豪迈,既能听出杨意不逢的郁闷,还能听出钟期既遇的欣悦。
直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时的蛙鸣声或近或远,或续或断,或明或隐,或起或伏。然后,我们便不知不觉的融入那无边夜色之中了。
蛙诉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爱蛙至深,曾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命题,请齐白石先生作画。固然,蛙与山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却觉得蛙与水更是情深。伴随春雨的到来,青蛙们结束冬眠,发出呱呱之叫声。水渠沟塘,荷田湖边,则成为青蛙不离不弃的地盘。焦岗湖更有“明月荷塘照,青蛙盘中坐”的盛境,游人岂不可不去?
因为蛙声,焦岗湖的夏夜,宛若一首朦胧的长诗,扑朔迷离,又像一个传奇的童话,诡秘斑斓。焦岗湖水城云台往西有一段几百米长的柳浪闻莺的湖岸,那是夏夜乘凉的极好去处。白天蝉噪,黑夜蛙鸣,闹中取静,静中取幽。依在栈道的木栏上静听蛙鸣,那声音间隔之恰,节奏之巧,不高不低,不疾不徐,既不夺主角风头,也不失自家身份。此时此刻,虽说小资情调有余,但日间俗事便一扫无余,极是一种休闲。焦岗湖的蛙鸣是最乡土最纯粹的,远离嘈杂,没有喧嚣。这些蛙啊,或许是曾经沧海的耄耋老者,或许是穿越世事的风华佳人,或许是风流倜傥的翩翩少年,或许是情窦初开的青涩少女,他们各自诉说着不同的情怀。其中,有少小离家、稚子牵衣的殷殷嘱托,也有旅馆寒灯、把酒问天的拳拳情思;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千呼万唤,也有一日不见、思之如狂的望眼欲穿;有举案齐眉、彩凤比翼的云雨激荡,也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海誓山盟;有梧桐雨夜、叶叶声声的愁肠百结,也有两情久长、岂在朝暮的旷达乐观……
焦岗湖畔有座望湖阁,天坛一般造型,上下两层,是观湖品宴和休憩聊天的绝佳之处。在望湖阁听蛙,别有一番风味,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窗外的月光静静照耀着湖面,蛙声依然如此响亮,如此清晰。记得某夜,我居然像庄子化蝶一般,梦见自己褪去衣装,最后变成一只蹲伏湖畔的青蛙。醒来说起梦境,妻却掩口吃吃笑而不答。
蛙恋
我是听着蛙声长大的。后来离开乡村,离开田野,来到城市居住。曾经不止一次地幻想着,我的晚年生活,倘能在焦岗湖畔拥有一间听到蛙声的书房,勿需太大,二十平米足矣,用蛙鸣和稻香点缀闲下来的时光,听着蛙声入梦,那将是无比幸运的美事了。
庆幸的是,我能听懂蛙们的语言。那蛙声是此起彼伏的生命潮声,是前呼后应的情感传递。午休和晚上睡觉时候的蛙鸣最为响亮,而尤以雨后最有气势,潮水一般,初听似乎杂乱,再听已有韵律,恰似恋人久别重逢,万语千言,又如亲人把手言欢,嘘寒问暖。每当全身心投入其中的时候,感觉蛙们的恋爱,远比人类率真,一方有情,便可大声地嚷出来;另一方有意,旋即大声地回应。然后是情歌之唱和,衷肠之互诉。这个时候,确是世间最美妙的时侯,稍有动静,都会搅扰了它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地听。兴许一个咳嗽,或是一个喷嚏,都是不可轻恕的罪过。当一阵言语的交流之后,若两情相悦,即可喜结连理,勿需考虑合不合得大相,更不要算卦犯不犯凶煞,一段美满的姻缘犹如天造地设般的就这么成就了。屈指算来,既没有彩礼之喧,亦没有车房之累。由此我倒想起《大鱼海棠》中的话来,“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你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这一点,蛙们做到了。
在焦岗湖畔听蛙鸣,像是分享一首首恋曲。那曲子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凄美,有唐玄宗与杨贵妃之信誓,有孟姜女与范喜良之悲伤,有刘兰芝与焦仲卿之忠贞。后来我发现,我离不开那蛙声了,只因那是生命的华彩乐章。
蛙趣
南宋诗人舒岳祥说:“清心听鸣蛙,胜于俗子语”。此言颇让人赞许。在焦岗湖畔,蛙鸣是月光下的乐曲,夏夜里的盛典。试想,能听到这么多不同风格的音乐家演奏,是件多么难得的美事,又怎么舍得轻易入睡呢?
池塘水满蛙成市,门巷春深燕作家。白天,如果你干活太累,不妨迈着碎步至湖边,那一定可以听到争先恐后的“扑通”“扑通”的跳水声,毋庸怀疑,那是蛙们知书达礼,为你让路,它们完完全全就是超群绝伦的跳水运动员。夜晚,铺天盖地的蛙声,钟鼓齐鸣,笙箫共奏,简直密不透风,响彻云霄般地充溢着湖畔。有人竟这样赞誉蛙声,“莲做枕,水做床,蛙鸣声声醉荷塘”。这世间,万象与人皆有灵犀,人与万物亦有情缘。当年,东坡坐亭闻雨,*哲倚蓬听雪,王摩诘一支画笔勾出雨打芭蕉的奥妙神韵,朱自清神来之笔描出雨滴残荷的天籁妙音。即便像我这样完全不懂音乐的人,也不妨碍享受蛙鸣,大可胡乱听去,听着听着,你就会渐渐听出别样的味道来,这阵阵蛙鸣就像满天的星辰,一忽儿是这颗在闪亮,一忽儿是那颗在闪亮,或者这边三五颗在闪亮,那边三五颗在闪亮,如同对歌一般,稀疏时如古刹晨钟,繁密时如急雨骤至,舒缓时如小河淌水,激越时如春江潮涌。湖畔盛不下了蛙鸣,便溢去了四方。有时,真想去辨得更清楚些,却又分不出谁先谁后或是谁强谁弱了,仿佛满天的星辰都在闪亮。有时,我会兴致而起,随手捡拾一颗石子掷于水中,水石相激,脆如银铃,蛙鸣戛然而止,瞬间静得出奇,有几只老年的蛙敏捷潜入水底,但不消一分钟,又恢复了先前的聒噪与热烈,有时似乎更甚。难怪壮族在长期的繁衍和文化传承中,将蛙视作图腾而顶礼膜拜了。
在焦岗湖畔听蛙鸣,时光编织着岁月的悲欢,刻画着年华的沧桑。每次聆听蛙鸣,我总是热泪潸潸,而心里却是一片波光旖旎。透过蛙鼓纷纷的旋律,我们拾取了闻声即醉的湖畔风情,享受了慢煮时光的生活闲趣,故知足矣,亦常足矣。
作者简介
徐瑞成淮南市作家协会理事,淮南市哲学学会理事,淮南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淮南市思想*治研究会理事,淮南市宣传文化系统拔尖人才,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会员,国家教育部新思考网首席推荐教师,中国西部教育顾问。近年来在《现代教育》《安徽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以素朴优美的文笔和深邃犀利的思想蜚声业界。著有散文集《在那修行的岁月里》、诗集《苦恋》、教育文集《仰望教育的星空》等著作。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每日更新,主推原创,分享精品;不唯纯文学,只重悦读性;读好文字,听好声音,欣赏有魅力的音乐。年6月2日被搜狐网站正式列入合作伙伴,发表在同步的作品,除微刊阅读外,同时拥有众多的网站读者。
?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