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权威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702/4648926.html各位家长们,大家好呀,这里是果子酱,一个专注教育的工作者。
今天咱们聊聊清明。
说到清明节,杜牧的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大家应该耳熟能详吧。家里有孩子的各位,每年这个时候语文老师必定布置一篇作文:写一篇和清明节有关的文章。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小的孩子对这种传统节日的概念好像只剩下放假,玩耍。
想到这个,就不禁让果子酱想起前几年的一个趣事。
我辅导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写一篇与清明有关的作文,虽然孩子四年级了,可是却对清明节一无所知。
我问他:“你觉得清明节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他摇摇头。
我接着问:“你觉得清明节会让人有什么情绪呢?”
他抿了抿嘴,想了想,说道,我觉得很开心。
我好奇的问:“为什么?”
那孩子回答道:“因为前天,我爸爸妈妈带我去山上野炊,还放了火。”
我顿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与孩子爸爸沟通之后,才知道,家长几乎没有给孩子介绍过这个节日的来历,所以孩子一问三不知。那篇作文也只能无疾而终。
于是就这一件事情我和孩子的家长聊了很久,自己也进行了思考。
学校的老师固然很重要,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图片、视频、文字教授学生知识,提高孩子的能力,但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气氛和故事,则需要家长们告诉孩子,效果才会更加的好。
有些家长总会烦恼,孩子一碰到这种节日的作文都不会写,其实是孩子不了解这个节日究竟是什么,没有深刻的体验才导致他们无从动笔。
所以说以后不管是清明节还是重阳节,亦或是元宵节,希望各位家长们可以抽出一点点的时间,与孩子们做节日相关的事情,顺便和他们说说这个节日的来历。
说了这么多,最近的清明节相关的知识,果子酱已经贴心为各位准备好了,尽管拿去和孩子们讲吧!
清明节的由来
现在的清明节是古代上巳、寒食、清明三个节日的合并。而且更早的时候不管是上巳节还是寒食节,都比清明的名气大。
上巳这一天人们要在水边洗涤污垢、祈求平安,到了魏晋南北朝,上巳的时间就固定在三月三日,节日的内容也变成了水边的燕饮和踏青。
寒食最重要的风俗就是禁烟火,大家都只吃冷饭,所以叫寒食节。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被烧死在山西绵山的介子推。具体的故事如下: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经过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他又累又饿,随臣们找了很久都没找到一口吃的,但是其中一个随臣介子推这时却拿着刀,往自己的大腿处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晋公子喝,重耳喝了汤清醒之后,知道了这一切,流下来感动的泪水。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他即位后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但却忘了介子推。
但介子推并没有因此恼怒,而是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知道后,十分羞愧,亲自去绵山请介子推。可是绵山山高路险,想找到他们很不容易,这时有人向文公献一计,放火从三面烧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后来寒食节这个节日又增加了祭祀这一重要的内容,从汉到唐,寒食一直就是明见的第一大祭日,历朝历代都要放假。
那清明又一怎么回事呢?清明本不是一个节日,它其实只是一个节气,因为“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所以叫做清明。而中国是农业大国,大家对节日十分敏感,清明的地位从唐朝开始逐渐提升,到了宋朝以后,干脆合并了上巳、寒食两个节日,从上巳那里接受了游春的内容,又从寒食那里接受了祭扫的内容,所以演变成了今天的清明节。
各位家长们不妨在游春、扫墓之际,和自己的孩子说一说清明节,把介子推的故事和孩子们说一说,还可以顺便问一问孩子,听完这个故事之后的感想。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孩子对这个节日的了解肯定比简单看看视频更深刻,写作文也会更加容易上手了。
清明这一中国传统节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让孩子充分了解清明的来历、习俗,知道为什么要过清明,清明应该做哪些事,是我们教育者的义务,同时也是家长们的责任。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加油吧,各位!
这里是果子酱的频道,爱孩子,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