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180 [复制链接]

1#

钟振振博士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唐]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农历八月十八杭州钱塘江的大潮,是罕见的世界奇观。

这首五言律诗,写自己与一位姓颜、时任钱塘(今已废入杭州市)县令的朋友于农历仲秋登杭州樟亭以观潮。

樟亭,自唐代起就已成为观潮的胜地,屡见之于唐人吟咏。如宋昱有《樟亭观涛》诗。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曰:“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皇甫冉《送薛判官之越》诗曰:“樟亭待潮处,已是越人烟。”沈仲昌《状江南·仲秋》诗曰:“雷是樟亭浪,苔为界石钱。”羊士谔《忆江南旧游》诗二首其二曰:“曲水三春弄彩毫,樟亭八月又观涛。”并可参看。

“百里闻雷震”,此诗首句,未写“观潮”,先写“听潮”——高潮还没到,已经是水声百里如雷了。真可谓先“声”夺人。

次句“鸣弦暂辍弹”与颔联“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接首句而叙前往樟亭之事:暂罢弹琴(涌潮奇观近在咫尺,谁还有心思弹琴、听琴呢),与友人并马离开衙门,直奔钱塘江而去。——事与“观潮”相关,但也还不是“观潮”。

至颈联,总算开始写“观潮”。但还不是从正面写,而是从侧面写。“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正面只是观钱塘江。但潮水既来,溢出江的两岸,江面便宽阔了许多,于是乎照日浮天,俨然广大如同渤海一般。

尾联的上句才是正面写“观潮”——“惊涛来似雪”,却惜墨如金,只五字便戛然而止,末句又缩回侧面——“一坐凛生寒”,写观潮者此时所共同的生理感受与心理感受。

概括言之,此诗章法亦如潮水,一浪高过一浪:百里雷震,浮天海宽。惊涛似雪,四座生寒。听潮起兴,蓄势待发;观潮一发,气足神完。

重阳(四首其二)

[唐]司空图

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

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这是一首写节令的七言绝句,写的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重阳节,正是赏菊的好时光。可是天公不作美,这一年的重阳节凄风苦雨,菊花迟迟未开。

对此,诗人的态度甚为豁达。他很想得开:如果天晴日暖,那才糟呢。一枝花开,百枝都开;一枝花败,百枝都败。留个盼头也好,我们且随着蝴蝶逡巡等待吧!

言外之意,风雨寒冷,单株菊花的花期虽然不会加长;但气候拉开了不同品种花开花落的时间先后,群体的花期却延长了,未始不是件好事呢。这就蕴含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自然、生活哲理。作者只写了菊花和天气,读者却可以从中悟出许多。孔子云“诗可以观”。至于“观”其表还是“观”其里,“观”入到多深刻的程度,那就看各人了。

我们要感谢那杀风景的天气。感谢它为我们逼出了一首别开生面、饶有理趣的小诗。

作者/钟振振编辑/冯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