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可能与神仙飞升有关,古 [复制链接]

1#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传统文化中,有个“七重日”的说法,据说在这七个日子中,正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吉日。这七个日子分别是正月正(春节)、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上巳节)、五月五(端午节)、六月六(天贶节)、七月七(七夕节)、九月九(重阳节)。结合古代阴阳学说,这七个日子可以看出,皆是与“阳”有关(阳数或节气属阳),这也是古代“以阳为尊”的体现,阳者君父夫兄也。

重阳节

九月初九,按照数字文化,九是阳数里最大的数字,称“极阳”;两个极阳之数相重,曰“重阳”。按照传统观点,“重阳处在乾坤转变之中,乾德刚健;坤德柔和,二者兼备”。九为极阳,又称“老阳”,这样就与“老人”有了联系;另外在数字文化中,取谐音,九有“长长久久”的含义,也表示了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在《西京杂记》一书中记载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这是关于重阳祈寿习俗的最早记录。年,国家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年节。推动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关爱老人·网络供图

据学者考证,目前“重阳节”名称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到唐代才有明确列为官方节日的记载。但是,一个节日的形成,显然有其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源流。如上面所举《西京杂记》里的文字,就可以把重阳相关的文化推延到西汉时期。但据《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在春秋时期,这个日子是与秋天祭祀相关的节日。现在重阳节晒秋习俗仍有保留。

重阳登高·网络供图

重阳节最重要的习俗,莫过于登高,因此九月九日又称“登高节”。古代把九月初九登高,也称为“辞青”,与三月三的郊外踏青相对应。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登高与“祈福辟邪”有关,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山川崇拜和敬畏。南北朝《续齐谐记》记载了“桓景登山避灾”的传说。恒景是当时一位有名的术士,他认为九月初九,人们离开家门,尽量往高处去,可保平安。而据西汉《小戴礼记·祭法》的说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这就增加了登山祈福的文化内涵。

相关神像·网络供图

上面引用的,已经把登高与“神仙文化”联系了起来。从相关神仙飞升的记载来看,很多大神级别的都选择在九月初九飞升(如道教祖师张道陵、真武大帝、关圣帝君、轩辕黄帝、妈祖娘娘等)。那么登高习俗会不会和这些神仙飞升传说有关系呢?所谓“九九归真”,以阴阳学说来看,重阳节为“阳气所极”,正是“清气上升到最高的时刻”,而对应的浊气下沉到低处。这样一来,地势越高,清气聚集的越多,道教便认为此时神仙最容易飞升成仙。按照气候来看,深秋时节,艳阳高照,给人以神清气爽;登高远眺,有感天高之阔,云淡风轻,身姿也会有轻盈之感。从民间的神仙信仰来看,登高习俗或受神仙飞升的传说影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