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安文化6红枣皮 [复制链接]

1#

红枣皮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蓝震/文詹程开/音频

在淳安,有这样一个口口相传的趣闻,说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临岐人出门吃饭基本不用带钱包,吃完后直接从兜里抓一把“红枣皮”即可。

红枣皮,就是山茱萸。

这样的传言未必如实,但足见山茱萸在临岐人心目中的地位不一般。

山茱萸,又名萸肉、药枣、红枣皮,《本草纲目》将它列为滋补中品。清顺治十五年的《新修淳安县志》、乾隆二十一年的《淳安县志》均有记载,当时山茱萸已作为淳安的名贵药材行销,淳产萸肉因色暗红有光泽、果大肉厚味酸,富有弹性,糖分饱蓄,品质之佳居全国之冠,中医界均以“淳萸肉”代称。

临岐,因此成了浙江唯一的“山茱萸之乡”。

这颗被当地人誉为“红玛瑙”的山茱萸,曾经历风光,也陷过低谷,但在阅尽千帆后,如今归来仍是“少年”。

临岐之地貌,犹如躺于淳安、临安、桐庐三地深凹处的一枚山茱萸叶子,而临岐中药文化也在这枚叶子的青*交替中,积淀千年。

千百年的中药文化积淀,它已深深植根于临岐百姓人家。去临岐作客,主人热情地给你沏上一杯茶,放上几颗自家产的山茱萸,这是他们特有的待客之道。

临岐镇*府有个其他乡镇没有的部门,叫中药材办,成立于年,郑平汉是首任主任。

山茱萸之于郑平汉,是一种特殊情结,也打开了他人生中的一扇窗户。

“30多年前,我还是小伙子,一个编织袋,三四十斤重,里面全是上等山茱萸,从临岐出发,一路颠簸到上海、安徽、广东,边走边推销,哪里有市场就去哪里。”背着这颗山茱萸,让包括郑平汉在内的很多临岐人,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也开眼看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

“在工资普遍只有四五十元的时代,一斤山茱萸就能卖到一百二三十元的高价,让很多药农提前尝到了万元户的滋味。”回忆当年,郑平汉嘴角露出了微笑。

当时的临岐山茱萸主产地半夏村,那也是郑平汉的老家,早先因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小伙子要想娶个媳妇都很难,自从山茱萸价格看涨后,外地的姑娘都愿意嫁入深山,本村的姑娘也不愿意嫁出村外,村里的小伙子成了香饽饽。

只是之后,山茱萸在经历短暂辉煌后,开始陷入长时间的低迷。在郑平汉看来,这种低迷有偶然,也有必然。

“很多地方开始大规模种植山茱萸,价格一度被压低到每斤十三四元,药农没了动力;同时,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上,我们没有把品牌优势体现出来。”

春末夏初,山茱萸的*花,从一座山蔓延到另一座山,从一个村铺展到另一个村。远远望去,整个临岐,是一幅由小*花和灰褐树枝皴染的水墨画。

茱萸,见之史料甚早,也常常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寄情表意之物。曹植就曾为它写下诗句:“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佩缀茱萸之风则大盛于唐。每逢重阳佳节,皇帝常常率领一班文臣登高赋诗,同时把一枝枝茱萸分赠群臣作佩饰,辟邪消灾。九九重阳节,头插茱萸登高游,时人趋之。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寄情茱萸的经典。

在淳安历史上,山茱萸也早早超越了药用的功能,更似中药文化的传承符号。

在半夏村当地名中医鲁晓冰眼里,山茱萸不仅是当地百姓致富的宝贝,更是新安医药文化的代表,近代中医界养生方中均以“淳萸肉”入方,如《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来复汤、固冲汤,《傅青主女科》的加味四物汤,顺天养生方,温补肾阳养生方等。

为了查询临岐山茱萸的历史根源,郑平汉曾找遍了淳安、杭州的所有图书馆。最终他如愿找到了这样几本:清顺治十五年的《新修淳安县志》、乾隆二十一年的《淳安县志》、光绪年间《续纂淳安县志》,以及近代《淳安农业志》、《杭州医药商业志》。

厚厚的书本中,关于山茱萸及临岐中药文化的介绍不足一页,但郑平汉如获至宝。

在光绪《续纂淳安县志》卷五食货志中,郑平汉找到一段重要文献资料:山茱萸产邑北九都、十都,审岭者为道地。

而据瑶山敕送《安定胡氏宗谱》记载:“胡(-),字耀南,尤耽情山水,游于沈溪之石城(瑶山乡岭后新干村),山环如城廓,爱不能舍,因迁此地。秋时,岩穴间红艳满树,目之不知何物。有客自武林(杭州)来者,询之,曰:‘此湘襄山萸肉也。’公因遍地栽培,财源独辟,盈仓箱而惠子孙。自后,遍源中无不种者,今四方百里悉有之,皆公之所惠也。”

看完这段描述,郑平汉很感慨,“我们现在的山茱萸,得感谢当年胡公的栽培,为我们新安医学留下了宝贵财富。”

(图:在郑平汉的老家半夏村,一棵多年的山茱萸树,虽历经风霜,仍枝繁叶茂。)

沉淀,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为叫响淳安道地药材的品牌,郑平汉和他的同事们通过挖掘查阅典籍,推出了淳安的道地药材品牌“淳六味”,即山茱萸、覆盆子、前胡、*精、重楼、三叶青。

半夏村一棵多年的山茱萸树最近成了“网红”。每有重要商客过来,郑平汉都会抽空陪他们去老家看看这棵10多米高的山茱萸。虽树龄已高,但依旧产量惊人,丰产时可采鲜果公斤。

“它不仅仅是一棵上了年纪的山茱萸树,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历经三百余年风雨,依旧生生不息。”少小离家的郑平汉,对这棵树有着外人不一般的理解。

曾经带着郑平汉“仗剑走天涯”的山茱萸,一直回馈着他的乡亲与故土。

年3月,总投资万元、建筑面积达平方米的中药材市场正式启用,临岐成为浙西唯一的中药材交易集散地。当初建设市场的多万元投入,相当于临岐镇8年的财*收入。敢冒这个风险,除了有发展临岐的决心,还在于号准了市场的脉搏。中药材市场启用一年,临岐中药材市场交易额超3亿元。

如今,紧邻中药材交易市场,是投资0万元建造的千岛湖中医药博物馆,展示传承的,是悠久的新安医药文化。

尽管工作繁忙,一有空闲,郑平汉依旧背上工具上山采药,一如门前那棵年长的山茱萸树,初心不改。

“‘万变不离其宗’,中药材依然是临岐之本。”

这是临岐人的共识。

●读散文知新安

早年,淳安民间流传说,支撑淳安经济的是“黑”、“白”、“红”三只老虎。“黑老虎”指的是茶叶,“白老虎”是桐籽肉,“红老虎”就是红枣皮——山茱萸。

山茱萸在淳安从野生转为人工栽培,当在明代。

淳安全县共有山茱萸面积4.15万亩,产量吨,产值万元,占全国总产的25.7%。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