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匠心守望传承卓越记雷允上老药工钟建康 [复制链接]

1#

早春二月,微微雨,姑苏老城的旧时气息与雷允上老药铺散发的草药香味契合地融在这湿润的春意中。杏花微雨,正是拜访的好时机。

采访钟建康师傅的那天,正巧赶上他最忙碌的时候,年过五旬的钟师傅行事依旧利落干脆,什么单子要怎么处理他都安排的井井有条,这是他40年来始终保持的工作状态。正因为他的认真与负责,成就了现在人人夸赞的那个“钟师傅”。

执着本心成就自我

钟师傅的母亲是雷允上良利堂的一名老药工,在母亲的潜移默化下,他对中草药的兴趣也日渐浓厚。年,钟师傅的母亲退休,于是他就继承母亲的衣钵进入药铺正式开始3年的学徒生涯。

一晃眼,四十年的光阴在忙碌的工作中倏忽而过。那个年代,学徒都是按全能型药工培养,什么都要学,除了能识别、保管各类药材之外,切片、包药、泛丸、磨粉、熬膏都是必学科目。每日台前坊后的忙碌虽然艰苦和劳累,却让钟师傅学得了一身本领。

丸散膏丹在中药里是常见的剂型,其中丸排首位,它除去了平时煎制汤药耗时繁复的过程,以水为媒,将药物研磨成粉后,仅凭人力,用一块竹匾,将细密的药粉转化成细小药丸。泛丸这项古老而神奇的中药绝活是最考究药工技术的手艺,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钟师傅不得要领,做出来的药丸要么大小不一,要么水与粉的比例没把握好。为了练好泛丸,钟师傅每次下班也不急着走,只是一个人默默地练习,为了不浪费药材,他就将熬制过的药渣磨成粉进行练习,制丸是最耗费时力的中药泛制,而且在泛丸过程中,体力与丸药的重量成反比,随着丸药的逐渐成型,丸药也越来越重,而此刻体力却在泛丸的过程中逐渐消耗。钟师傅回忆道:“泛丸最难熬的是夏天,那个年代空调还没普及,体力随着汗水的滑落不断流失,经常泛完一料药就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长时间高强度的练习让他吃够了苦头,浑身酸痛是家常便饭,但他依然咬牙坚持下来。正是他的坚持成就了钟师傅令人称颂的好手艺,凡是他泛制的药丸都能做到粒粒饱满、丰盈圆润而且大小一致。

工匠精神泛制专属药丸

“好的药丸做出来,不仅大小一致,而且色泽美观。”在钟师傅看来,泛丸是神圣的,其中过程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对于一人一方的中药而言,手工制丸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药剂,可以根据患者的要求对数量上进行控制。所以每次泛丸前,他都会仔细查看药材,根据不同属性的药材配比采用不同的泛丸手法,同时药丸的剂量大小也要谨遵医嘱,根据医生要求,最终成型的药丸或绿豆大小或梧桐子大小,与实物需相差无几。

而药丸最终的好坏全看起模,起模不好就满盘皆废,其中最难权衡的是水和粉之间细如颠毫的微妙关系,多少粉需要多少水,每一处的拿捏钟师傅都熟稔于心。将研磨成粉的药材放入竹匾一处,然后用水刷一遍竹匾底部,药粉就有了粘性。“蛮力不可取,要巧用离心力。”这是钟师傅指导学徒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借力借的好,不仅节约体力,也对药丸的成型起到关键性作用。看钟师傅泛丸让人想到了太极拳,轻盈中透出力度,钟师傅每一次的施力都保证药粉在竹匾中可以均匀触碰,在无数个回旋中,药粉慢慢聚成起子,随后越来越圆润。一次次抹水,一次次碰撞,逐渐成型的药丸,似是被无形的网套住,在竹匾这个方寸之间蜕变成大小均匀的药丸,药丸的散与合均在一念之间,也是钟师傅修行四十载的功力。

卓越匠心薪火相传

如同很多中药技艺一样,如今手工泛丸也被机械化逐渐代替,但钟师傅依然放不下自己的手艺。为了保证泛丸这一古老手艺不被世人遗忘,钟师傅加入了雷允上建立的师带徒专项小组,希望通过传统的以师带徒模式将泛丸技艺传承下去。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是老祖宗留下精神财富,我们的职责就是要传承它、保护它。”听完钟师傅的感叹,你会发现,千百年来从未断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出了坚韧不拔、宽厚仁爱的中医药人,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中医药文化也将重新崛起,走向光明的未来。

本文关键字:雷允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