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阳节里话菊花 [复制链接]

1#

在中国古代,菊花对于重阳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成为重阳节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有“无菊不成节”的说法,大文学家苏轼更是留下了“菊花开处乃重阳”的佳句。

热门资讯,点击了解产品详情

菊花通常在九月开放,有“九月菊”之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十二纪》和《礼记.月令篇》均记载有:“季秋之月,菊有*华。”这就是说,菊花开放的时候,是秋末9月。菊花又名“节花”“九华”。“节花”的意思是表示节气的花,“九华”是表示菊花在九月开花。

东汉《四民月令》又说“九月采菊”,所以菊花成了九月的标志,也就成了重阳的象征。菊花可以记节令,宋,陈景沂《全芳备祖》记载:“菊有*华,北方用以准节令,大略*花开时节候不差。江南地暖,百卉造作无时,而菊犹不然……必待霜降草木*落而花始开”。这就明确提出用菊花记节令“节候不差”。至今人们还有“霜打菊花开”的说法。王维有“无穷菊花节”之句,可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民间举办大型菊展也多在重阳举行,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菊花在重阳节最重要的功能是饮用。早在春秋时代,屈原笔下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秋菊花瓣。汉代出现菊花酒,它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直到明清,饮菊花酒依然盛行。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菊花酒可明目、治头晕、降血压、补肝气、安肠胃等。那么,重阳节饮菊花酒有什么来历呢?这里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载:“费长房言(九月)九日饮菊酒,可以避不祥。”这个故事源出《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据载:东汉时,汝南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呻吟痛苦之声遍布。有个名叫桓景的人,历经艰险入山,拜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费长房是东汉时一位有仙道的医家。一天,费长房告桓景:“九月九日温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亲人”。并告诉他:“那天登高,把茱萸装入红布袋里,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就能挫败瘟魔,消除灾殃。”桓景闻之,赶紧回乡,遍告乡亲,带领家人和乡亲们登高山,系茱萸囊,饮菊花酒,避祸禳灾。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到山前,因菊花酒气刺鼻、莱萸异香刺心,难于靠近。桓景挥剑激战,斩瘟魔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却免受灾殃。事后费长房告诉弟子,鸡犬的死代替了乡亲们和你家人的命啊。自此,九九重阳这天登高、饮菊花酒、女子戴茱萸的习俗,盛传天下,历时千载,长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这个独具民族特点的节日重阳节。

除饮用之外,菊花还是重阳节必不可少的观赏之物。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传扬千古。在诗人云集的唐代,咏菊之作更是不胜枚举。菊花的品种繁多,五颜六色,而以*为正,因而,我国不少地方又叫菊花为“*花”,称重阳节为“*花节”。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盛行,虽不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在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除了饮菊花酒和赏菊外,古时重阳节,人们还要簪菊花。同重阳节插茱萸一样,簪菊花也是为了避邪。这是因为古人从菊花的药用功能联想到菊花的避邪功能,此俗一直传至明清。

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的美好时节,有心的公众,在观赏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菊花时,不妨品饮清香宜人的菊花酒,在头上簪一朵菊花,亲身体验一回重阳佳节的独特魅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