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筱青读诗词秋登兰山寄张五何当载酒来,共 [复制链接]

1#
儿童医院白癜风外用药 http://pf.39.net/bdfyy/bdfjc/141012/4491885.html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风渐凉,今日读一首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

前面我们曾经读过孟夫子的成名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也曾还有济世报国之心,可惜仕途不畅,只好隐居乡野,一生布衣。

这是一首孟诗人重阳节登山远望赠予好友张子容的诗。

张子容,也就是诗题中的张五,少年时曾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求学,是为生死之交。

他们之间的诗篇唱答很多。

孟浩然写这首诗的时候隐居在岘山。

而张子容则隐居于岘山以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然有诗《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登高望远最易产生诗意,尤其是重阳节登山,意义更是不同。

中国人自古就有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的习俗。

这一天,孟诗人登上岘山。

远望白鹤山,山上白云缭绕,不禁想起自己的好朋友张子容。

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话,想起某人也不能立刻联系。

只能赋诗一首,拜托驿使邮寄或者找熟人捎带。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开篇两句,是孟诗人看到秋色怡人,白云缭绕的秋山,想象张子容在那云山深处隐居一定是身心愉悦放松的。

这两句化用晋陶弘景的《答诏问山中何所有》: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三、四两句点明登山缘由。

今日登高望远就是为了看看远方的你。

可是,山高路远,什么也看不见,只看见一行行南飞的大雁。

诗人的心随归鸿而去,渐去渐远消逝在遥远的天际。

这两句明为写景,实是抒情。

重阳登山非为赏景,只是为了看一眼对面山上的那个朋友。

只可惜只能看见山上的缭绕云雾和一行南飞的大雁。

两句看似简单的写景之语却满含着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诗人们总是喜欢在这个时候登高望远。

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之句最佳。

临近傍晚,淡淡愁绪从诗人心头慢慢泛起。

这愁绪是因为清秋的寒意还是因为天色已*昏呢?

其实都不是。

是诗人心中那浓得化不开的思绪。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时间已近*昏,诗人没有望见友人。

但是还是没有放弃,继续登山远望。

只看到那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三五成群地归来,坐在渡头的沙滩上歇息。

七八两句本是闲逸之语,在这里读来却有望眼欲穿之酸涩之感。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九、十两句继续写远望所见。

天边的树看上去就像是荠菜那么小,而那江畔的沙洲就像一轮弯月。

荠:荠菜。

洲:即“舟”。

这两句应是化用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

只是孟诗人这两句更加圆融工整,浑然天成。

《历代诗评注读本》评此诗:“天边”、“江畔”两句,摹写物象,超然入神。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拿着酒再来登山,庆祝重阳佳节,不醉不归。

结尾两句照应开端数句。

既明点出时间是“重阳节”,更表明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自己对张五深切的思念之情。

想不到这么古板的一个孟夫子还是一个如此多情的人!

《升庵诗话》评此句“用载酒以变送酒之旧也。诗亦蹁跹自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