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献之笔下的鸭头丸是个啥书法田园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偏方有效吗 http://m.39.net/disease/a_5419408.html

每提起《鸭头丸》,我总没出息地想到现在的一种*品。

据说魏晋人是“吸*”(吃药)的,鲁迅有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其中说到所谓的“魏晋风度”,背后其实也有酒与药的作用。此所谓“药”,是一种叫“五石散”的矿物,实际上就是一种*品,人每每吸食后,“面若桃花,脚底生风”。但不少魏晋名士寿短,据说都与此有关系。

那么鸭头丸是一种什么丸呢?

《鸭头丸帖》

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读《鸭头丸帖》,寥寥十五字,真读不出!

能读出的是,王献之吃了此丸后,觉得药效不佳,想以后还是自己亲自做的好,并要与“君”(此鸭头丸或许正是此人所送的吧)相见—一是为丸药效不佳而找他“算账”呢,还是找他探讨鸭头丸的制作呢,也读不出。

不得不去查医书,见《医方类聚》卷一二八引《济生》。知鸭头丸为

“绿头鸭血为丸,如梧桐子大……主治水肿。面赤烦渴,面目肢体悉肿,腹胀喘急,小便涩少”。可见鸭头丸与摇头丸无关,虽确为“药”,但“此药”并非能催化“魏晋风度”之“彼药”也。

不知是不是这种绿头鸭

那么王献之“当与君相见”,到底是什么目的呢?应该不会是为人家所送之鸭头丸药效不佳而找人家“算账”。他虽然没说,但从他笔下的字迹可以看出,因为它无一笔凌厉之点画,无一丝恼忽之怨气,两行十五字,几乎笔写成,从容不迫,心平气和,属王献之典型之所谓“一笔书”:确实少凝厚骨势,但能得纵逸不羁;确实多轻巧媚趣,但能得摇曳生姿;确实少揖让礼乐,但能得勾连放逸、快意流美……

有人说,我们看到的此帖并非王献之真迹,只是唐人摹本,但摹本既已如此精彩,想来真迹的精神与风采,只会更过之而无不及吧?

但是,或许是受唐太宗说王献之有“翰墨之病”的影响,或许是从史书上了解到了王献之的确体弱多病而又短寿,或许是因为此帖毕竟为王献之病中用药后所书,我又常常觉得此帖多少有点病态,但是病在哪儿,似乎又说不清。

现代书法家台静农,有一次拿着《鸭头丸帖》在手上端详许久,似自言自语又似恍然大悟:“也不见怎么好嘛!”但是怎么个不好,他也没说——谅他也说不出。

其实,要说出大师创作、艺术经典的好当然不易,要说出其不好,那是更难,尽管其不好也客观存在。

地*汤帖

王献之因为多病,所以常与药打交道,所以留下的名帖除了《鸭头丸帖还有《地*汤帖》。鸭头丸是药,地*汤也是药。

有一次看电视,看到*欲显示自己的朗诵功力,“深情朗诵”着一则中药方子,想以此让观众和听众获得艺术感动,但遗憾的是,在场的观众最后都被他深情的笑了,可见*朗诵艺术的功力还没有深厚得将一中药方子变为艺术的地步。倒是王献之,其生花妙笔真将十分平常的朋友间“吊哀、候病、讯问……不过数行而已”的短札,变成艺术经典,使鸭头丸、地*汤两味中药,从此具有的不仅是疗效,还有艺术的灵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