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生命,像流星一般,瞬息而逝,仿佛是为了那一瞬间的永恒。
多年前,大唐正处在冉冉上升的朝阳期。一位眉目俊秀的少年站在高处眺望那座伟大的城市,胸中壮怀激烈。
若不是这位少年英年早逝,后面“诗仙”、“诗圣”会是一种怎样的出场?毕竟那还只是初唐,若要让他一直发展下去,他的成就怕是无人能及,李白、杜甫的地位必定会被改写。
01近乎开挂般的人生,用十六年的时间站到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达不到的高度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人称神童,神到什么程度呢?
6岁:能吟诗作对,出口成章;
9岁:读颜师古所注《汉书》,撰《指瑕》十卷,指出其著作错误之处;
10岁:饱览六经,潜心钻研学问;
12岁:跟随道医曹元在长安学医,学习《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
14岁:上书刘祥道,直陈政见,获赞“神童”;
15岁: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高宗皇帝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16岁: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年纪最小的朝廷命官。
期间,一个好友要去四川上任,送别之时,王勃写下了这首大名鼎鼎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02人红是非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想到自己不到20岁,却已经登堂入室,得到唐高宗和沛王的赏识,前途一片光明,家族中无人不以他为自豪,王勃不觉面露得意之色。十几岁的王勃就已经站在了绝大部分人一辈子也达不到的高度,但是站得越高,就越要谨慎,因为一踏空,就会摔的头破血流。
19岁那年,王勃就因为一篇文章惹了祸。有一天,沛王李贤和英王李哲斗鸡。王勃也来凑热闹,并为沛王写下了一首《檄英王鸡文》。没想到这篇“檄文”被斗鸡爱好者们疯狂的评论转发分享,一下子就传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手里。
王勃以为只是闹着玩,却不曾想到,他触碰到的帝王家那根最敏感的神经。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当上的皇帝?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逼退父位。
于村于店,见异己者即攻。为鹳为鹅,与同类者争胜。
好工整的骈文,好大胆的王勃!高宗看完檄文后大骂王勃是歪才,煽风点火,挑拨离间,把才华全都浪费在了歪门邪道上,于是就把王勃逐出了长安。
王勃遭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打击,对仕途心灰意冷的他漂泊蜀地,开始感叹人生的凄凉。
03滕王阁上迎来人生中最巅峰的时刻,巅峰到光芒万丈
高宗上元二年,王勃去探望在交趾(今越南北部)做官的父亲,在路过南昌时,正好是重阳节,滕王阁刚好重修竣工。都督阎伯屿做了个局,邀请王勃参加宴会。
此时的王勃并不知道自己即将迎来人生中最巅峰的时刻,巅峰到光芒万丈,力透千古。
宴会之上酒过三巡,阎都督热情号召才俊们为本次诗会作序一篇。在座的众人都心知肚明啊,都督的女婿早已提前写好了一篇稿子,打算在诗会上一鸣惊人。于是大家都装傻充愣,推辞不写。不料王勃同学高声大喊拿笔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阎都督自然是一百个不高兴,于是,借故更衣离席,坐在帐后暗自思量,这是哪门子的诗坛天王啊?这分明就是个愣头青嘛!
此时气不过的都督吩咐手下人去盯着看看,那小子写了些什么,是不是比我女婿强。过了一会儿手下来报他写了: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都督不以为然,不过是些老生常谈嘛,也没什么才华吧。过了一会儿手下又报,他写了: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手下一句一句的报,都督的表情也变得愈加复杂。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每一句都是一副精美绝伦的风景大片,而且还全都是动态的。督再也坐不住了。他知道一篇千古奇文即将横空出世,于是赶忙跑出去见证历史。当看到王勃因感时伤时写下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阎都督已经完全忘记了女婿的存在,忍不住的直拍大腿。天才啊,天才。然而王勃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笔锋一转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把都督看的连连点头。嗯,嗯,好,好.......这碗鸡汤我干了。
这一蹴而就的古今第一骈文,震的众人七晕八素。音律、对仗、辞藻、用典,已然把汉字的美感发挥到了极致。有景有事,寓情于理,一篇序文,写尽所有。
上元三年冬,年度爆文《滕王阁序》刷屏刷到了长安。唐高宗读了这篇序文,赞不绝口,“此乃千古绝唱,真乃天才也!快把王勃找来,朕重用他。”
侍从答到“王勃已经不在了”。
公元六百七十六年,王勃于探望父亲的归途中渡海溺水。一篇横绝千古的《滕王阁序》耗尽了王勃一身的时运。王勃的早逝仿佛又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毕竟这才是初唐啊,照他这个节奏发展下去,你让诗圣和诗仙还怎么出场呢?
对于王勃来说,他永远活在了那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午后。
大唐诗坛有千千万万会写宫体诗,会做漂亮文章的诗人,但却只有王勃这样“浮躁浅露”的诗人,才能代表初唐的气象,也才能承前启后,照亮之后的盛唐。
他的诗文也将永远会印在大唐诗坛的天空中,成为那颗最瑰丽的星。
唐诗如山,宋词如水,说不完的月明酒烈,道不尽的相思哀愁。诗词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学习积累知识,更像是一种自我气质的提升。诗词的流传,其实也是传统文化的沿袭,也是历史的有力见证。
读古诗词,其实也是一种沉淀,对文学的反思。诗词中,往往运用了很多意象,遣词造句均有讲究,还有格律可言。其间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很多在现今的学习教育中是不可得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深究、积累,多读多看,甚至多学多练,在这个过程中,也更加容易引起我们的反思,对古今文学各个知识面的反思,从而收获新知。
《六神磊磊读唐诗》这本书非常值得大家购买学习,书籍包装非常精美。六神磊磊是近期很热门的人物,文笔优秀,功底很深厚,讲话也很幽默。
小编非常佩服作为自媒体人的王晓磊,作家的文笔,记者的视角,给我们不一样的读唐诗体验。知道唐诗背后的故事,读懂唐诗,而不仅仅是背诵……李白,张若虚,王勃等一代奇才,书中都有介绍。
六神磊磊读唐诗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32.4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