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和各种原因,随着开学日期的到了,我国去美国的机票已经涨到十几万一张,且一票难求。美国的疫情我们都知道已经很严重了,但是也阻挡不了我国的父母送孩子去留学的决心,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悲壮。
近十年的留学生和老一辈的留学生有很大的一个不同就是经济能力,现在的留学生多数都已经在经济能力方面具备了不错的条件,鲜有因为实际上无法支付留学费用而被拒签或者在留学期间因为打工挣钱而违法或者考试不通过的。但是,在留学监理网的服务过程中,仍然有少数的家长和学生希望在不具备足够的经济能力的情况下,盲目地考虑自费出国留学。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留学期间的学习任务很重,而申请奖学金是非常小概率的机会,如果试图靠打工挣到学费及生活费,这是不太现实的,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要学习效果,还要挤占学习时间去打工,压力太大,恐难以如愿。
中国青年报报道,调查显示,59.2%的青年认为国人普遍有点崇洋媚外;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时,48.7%的青年感觉不自信今年10月,应法国France24电视台和美国《国际论坛先驱报》的请求,法国社会研究所对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和美国名居民的民意调查显示,世界上第二号强国是中国。抱持看法的人在各国的比率分别是:法国93%,美国90%,意大利88%,德国87%,英国87%,西班牙86%。与此同时,在中国,环球网“第一话题”对千名网友的网上调查显示,约八成网友认为,中国还不是世界强国。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新浪网对名青年进行了网上调查。调查显示,59.2%的青年认为自己周边大多数国人普遍有点崇洋媚外,35.1%的青年认为“崇洋媚外的风气存在,但不普遍”;55.6%的青年认为美国人是世界上最自信的人;76.5%的青年认为,一个民族的自信心与其所属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很大关系;在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公民时,作为中国人,48.7%的青年感觉不自信。
有句话说的好当中国有八艘航母的时候,根本不用强调文化自信,自然而然就自信了。这个时候跪舔狗比谁变脸都快,又该开始大力鼓吹我神国威武霸气,颐指气使蔑视一切了。这类人不用在意墙头草而已,他们生来就是为了证明人类的下限有多低,也算做贡献了。记住一句话,坏人是不会变好的,它们只会变老。。。
中国人自90年代以来,突然对过洋节很感兴趣,国外的情人节、愚人节、风情节、感恩节、母亲节等等,年年十分红火,而对本国的传统节日如寒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却反倒渐渐冷淡。“洋节”盛行,土节“遇冷”这是什么原因?过洋节究竟好不好?在媒体上众说纷纭.各抒已见,笔者在此略作分析,综述如下:当今“洋节”盛行有其必然因素:其一,我国改革开放后,外国的文化渗入其中,各国互相交融。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其二,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外国文化对我国的影响,许多外国人在中国工作,遇上节日庆贺一番,这也是人之常情;其三,媒体和商业的炒作,促使过“洋节”不断升温,在其后面主要是巨大的商业利润;其四,我国人民的生活开始富裕,追求精神生活丰富多彩,这也是必然的;其五,许多年轻人、大学生追求时尚、赶时髦.趁外国节日来临,热闹娱乐一下,而且国外节日讲求人性化,比较轻松浪漫,注重情调,比如情人节送玫瑰、圣涎节过平安夜.容易受年轻人喜爱接受。
而我国传统节日,由于一般都有教育意议,形式单调,有的还带有封建色彩,同时又不被官方重视,由此种种原因,造成了“洋节热土节冷”的局面。其实,中国人体验一下外国人的节日,领略一下异国文化,这没有什么不好,国外不是也有过中国节的?对端午节、泼水节也很感兴趣。因此,大可不必说过洋节是崇洋媚外,背宗忘祖,在节日温馨过后,一切也就烟消云散了。不过还是要提醒国人,凡事有个度,过分渲染、过分炒作,真正搞成洋节的天下,那就变味了,要记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永恒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