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腊梅王晨阳秦和元
编辑:尚焕焕曹李晓逄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心若莲荷,无忧无惧
文/杨腊梅
时光清浅,不经意间,已飘至七月。放眼望去,那些在初夏时节里争奇斗艳的繁花已渐渐消失,目光所及之处,一片片的绿肥红瘦。然而,这炎炎夏日里,有一种花却在万绿丛中绽露笑脸,傲然怒放。被骄阳熬制得芳菲四溢,自然天成,那便是荷花。荷花有很多别称,我更喜欢把它叫做“莲荷”。幼时在乡间,池塘里、河面上、山边小溪中,每到夏季,处处荷香袭人。那些生长在偏远山村的莲花,未经世事,出尘不染,它的美丽胜过了世间万千风景。虽少人赏识,却在清贫的童年里,带给我许多浪漫、恬静的过往。流年如梦,多年前的那个夏天,初识它时惊为天人。稚气的话语仿佛还回荡在耳边“大大的像伞一样的绿叶是什么呀?怎么有那么多几种颜色的花?还有漂亮的蓬蓬裙”。后来,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来,我便把它叫做“莲荷”。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个“初”字,是多么的纯净,那一刻,天地万物仿佛都被过滤得毫无杂质,我与莲荷,都是一尘不染的。只因,我们在最美的年华遇见。如今,我早已不再是那个顶着荷叶当伞在雨中奔跑的小女孩。也再没有任何事物使我怦然心动,只是,幼时见到莲荷那般的惊喜,仍然宛在心中。无论世事如何辗转,每到莲荷盛开的季节,总是会寻了去看的。极目远眺,满眼的碧绿铺天盖地,那荷叶优雅可爱,还是小时候看见的样子。走进观赏,红荷托露,白荷带雨,冰洁无瑕。盛开的宁静安详,带蕾的娇羞欲语。圣洁得叫人不敢说话,只怕言语不慎会惊扰亵渎了它。唐代王昌龄一首《采莲曲》写到:“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寥寥数语,却出神入化般地勾勒出一副人面和花相辉映的绝美画面。微风拂过,朵朵莲荷,摇曳多姿,柔得似棉,静得若水。轻吟着这凝香的文字,我仿佛置身画中,那阵阵花蕊甜香仿佛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此刻,人世间的浮躁都已随风飘散。只独醉在这流年,静静安好。世人爱莲,多如周敦颐一般,爱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在我眼前,几茎莲荷,风姿绰约。芬芳清雅,洁净飘逸,烈日不能使其枯萎,风雨亦不能令它折腰。君子爱莲,自是取其品性高洁。而我想,喜爱莲荷的女子,定然也有着清雅的容颜,玲珑的心事,曼妙的情怀。我亦愿做一个如莲的女子,在红尘路口与莲相遇,在心间种植一朵莲荷,温暖人生的薄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莲花盛开也如生命的循序渐进。因它的洁净本真,成了佛前灵性之物,它是隐士,亦为佳人,还是普渡众生的修行者。它落红尘却不世故,无论是在山野乡村,还是种植于亭台水榭,或是生长于放生池中,它姿态端雅,气质从容,处乱不惊。纵使忽来秋霜,莲落叶枯,他亦有不可抵挡的风流韵致。想那秋冬寂寥,万木萧索之时,池中的莲虽残败凋零,枯萎的荷梗,随意散落于池塘里,不事雕饰,没有任何打理,却自有不一样的风雅。年年花开花败,季节更替不曾改变。如起落跌宕的人生般,是轮回,也是宿命,我们当信,也当欢喜。莲荷虽不能免遭风雨飘零的命运,但却始终亭亭玉立的以微笑之姿立于尘世之中,香远气清,无忧亦无惧。我心如莲荷,也当如此。一轮秋日耀古今文/王朝阳秋天,对这个词汇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以我之心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历史古道上狂刮不止的风带着几分兴衰,几兴悲哀,将我的思绪又带回这个寥廓的秋日。
秋天,对古人来说,似乎就呼应了他们仕途不顺,生活潦倒的失*落魄。正如诗圣诗云: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似乎在这个无情的秋日里,他感受着人生的低谷,老泪纵横,故他觉得秋风怒号,就像是对自己艰难生存的嘲讽,他觉得这秋冷得刺骨,寒得逼人。
然则于刘禹锡而言,秋确实另一番诗情画卷,故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分思绪;愁,也就成为心上的秋了。难能可贵的是刘禹锡始终怀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心态,将蒙在秋上的层层阴霾一扫而空,他给予我们的不只是秋的素色与生机,更是一种对秋的哲理的更深层次探寻。这不禁令我肃然起敬,时逢他被贬朗州,他却有如此见地,实则令人感叹他的为人处世于旷达胸襟。
赏一轮秋日照耀古今,我深深感受到:我站立的西北草原,是霍去病曾为之奋斗过的;我驻足远眺的城楼,是于谦曾坚定守卫过的;我手不停箸的东坡肉,我开怀畅饮的花间美酒,这片秋日的土地,留给我们两件至诚之物,一件是历史,一件是文化。前者可鉴世,后者可润心。相比而言,我觉得秋日比秋月有着些许耐人寻味,看惯了秋月的恨别离,我便更享受秋日带给我的那份一往情深。试问: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秋夜雨。原是这秋日有着自己的人情冷暖。
倚坐窗轩,我伸出手,感受这秋日特有的温度,这是融进生命的温度,她洒下的寸寸光辉足以让失意之人重逢世间的美好,毕竟心若向阳,便不惧悲伤,再苦难不幸的人生,都会在石缝里开出小小的幸福之花。秋日,她无私地感染这世间万物,无论古今,带去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磅礴力量。在这分感染中我看道秋日万物的呢喃与喜悦,他们满心欢喜,荡漾出笑的涟漪,为秋日画卷再绘上一笔生机。何谈萧瑟,秋日的馈赠才是秋的主色调。
在这个生命中独特的秋日里,我重逢了秋,认识了秋,更读懂了秋。原是一轮秋日永照古今......
梧桐梦文/秦和元一我对梧桐的记忆,是从它的美味开始的。
小时候,菜园边的堤岸上有棵梧桐树。初秋,母亲便摘了梧桐籽,炒给我们吃。在那个饥饿的年代,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比它好吃,所以对梧桐的印象格外深刻。
有了这种特别的情结,长大后,我对梧桐总是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