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回顾重阳节梧州牛歌戏下乡巡演,温暖农村老
TUhjnbcbe - 2023/3/13 18:38:00

今年的10月4日恰逢九月九重阳节,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犹记得小时候,梧州各个乡村总会在九月九迎来“牛歌戏”表演团队的到来。

重阳节当天上午,“牛歌戏”戏班子们就已经到达了村里,负责唱戏的都是“老戏子”了,与相亲们自然熟得很,乡亲们帮忙一同摆放好表演设备之后,就热情地邀请戏班子们到自家喝水吃饭,“来我屋吃粥!”这是乡村人民最真诚朴素的招待。

随着日落傍晚,家家户户传出饭菜的香气,这时,“牛歌戏”表演团队的工作人员们也忙了起来。

调试音响、灯光,穿好演出服装,化好特定的妆容......这些繁杂的工作,“戏班子”们干了十几年,只为了让乡亲们在饭饱闲余时,一出家门就能看到精彩的“牛歌戏”表演。

晚上6点40分,刚吃完晚饭的阿公阿婆们就已经围在了舞台前,从自家搬来了凳子,像个兴奋的孩童一般“排排坐”,占好最佳观赏位置。

临近晚上7时,“牛歌戏”表演正式开始,清脆震耳的铜锣声引来不少孩童好奇的目光,据说今晚的这一场戏叫做《牯牛生仔》,表达了民间歇后语“逼着牯牛(公牛)生子——强人所难”的意思。

牛歌戏曲全程采用乡间方言白话来演绎,戏中有说、有唱、有戏,娱乐性很强,加上独特的韵律,深受父老乡亲的喜爱。

牛歌戏又名牛娘戏,从一开始的民间小调,到现在的专业性剧团,“牛歌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沉淀,上世纪90年代,牛娘戏载入《中国戏曲志》,昔日的“下里巴人”变成了“阳春白雪”,登上了大雅之堂。

如今,时代在快速发展,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之火却越来越微弱了。牛歌戏的戏班子们演了半辈子戏,最难的不是没有好的设备,也不是寒冬酷暑的艰辛,而是遗憾这般难得的民间文化无后继之人传承下去。

九月九重阳节的“牛哥戏”表演慢慢的临近尾声,观众们纷纷立场,仍有数名老人迟迟不肯移步,他们恋恋不舍的眼神中泛着浓浓的回味之意,或是回想起了年轻时的风采,或是在感叹时间飞逝......

是人都会有老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多多关心家里的老年人,对他们给予更多的耐心和理解。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顾重阳节梧州牛歌戏下乡巡演,温暖农村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