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鹞登高见证阳
TUhjnbcbe - 2023/3/14 19:13:00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753196.html

风筝,阳江人称其为纸鹞。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在鸳鸯湖南国风筝场及海陵岛、沙扒渔港海边等地方,都会有无数风筝翱翔于蓝天之下。在很多市民心中,风筝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见证了阳江人民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上世纪80年代之前,扎制风筝曾是无数阳江市民用来谋生的手段;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传统手工风筝受到冲击,风筝行业面临转型;90年代,随着阳江市风筝协会等团体的建立,阳江风筝开始走出国门,参加国际风筝比赛并获得了诸多荣誉,以风筝为代表的阳江传统文化逐渐迈向国际。

■策划/苏小琳■撰文、摄影/张少飞

风筝记忆

人人做风筝,纸鹞飞满天

阳江风筝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很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阳江风筝最繁盛的时期,说男女老幼人人都会做风筝也不为过。具有独特岭南风格的“灵芝”风筝、“龙类(百足)”风筝更是在全国独一无二。

“小时候我们做风筝之前都要先想好一段故事,根据故事的画面做出风筝的图案,将故事表现在风筝上面。”今年53岁的梁玉泉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阳江风筝代表性传承人,是一位地道的阳江人,大家都称呼他为“铁仔”。从爷爷那辈算起他已经是家族第三代风筝传人了,谈起小时候的风筝记忆,他依旧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梁玉泉回忆,他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风筝,他们家就靠做风筝为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做风筝还很火热,当时整条龙津路都是卖风筝的,好的时候甚至能卖到两三块钱一只。“我们家的风筝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多人来买。我记得有一年卖掉了一万多只风筝,平均两块多一只,那一年的收入在当时都能买一栋楼房了。”梁玉泉不禁露出自豪的表情。

“80年代我才十几岁,老一辈有传统,农历九月放风筝会有好兆头。放学之后,小伙伴们边念叨着‘九九重阳考鹞高,断了鹞线续头毛’边前呼后拥地跑到北山后面去放风筝。”风筝爱好者梁先生说,他小时候娱乐活动很少,放风筝是他们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斗鹞”是最重要的一项,大家一起飞鹞,然后想办法接近对手,鹞线相交,称为“交线”,想办法割断对手的鹞线,让其“落荒而逃”,被叫做“流鹞”。等参赛的鹞都流光了,剩下最后一只鹞在空中飞翔,就算胜出了,这个人的鹞也会被拥为“鹞王”。

风筝文化

云端写传奇,文化传四海

多年来,阳江风筝既保留了传统风格,又具有创新特色。有“灵芝”风筝的结构严谨、形象生动;也有“龙串”风筝的吞云吐雾、栩栩如生;还有“宫灯”风筝的装饰精细、雍容华贵。“阳江风筝不只有实用价值,也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广东省风筝协会秘书长陈永雄如是说。

年阳江撤县建市之后,当时阳江市第一届市委市*府领导就及时利用阳江风筝这张文化名片,建立了阳江市风筝协会,充分挖掘阳江风筝传统技艺。上世纪90年代,阳江风筝与山东潍坊风筝形成了“南江北坊”两大流派。“阳江风筝是南派风筝的代表,同时也是连接阳江与世界的纽带。”陈永雄说,阳江风筝走向国际的过程很艰辛,但是能将中国风筝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年5月7日,阳江风筝队代表国家风筝团抵达美国明尼苏达州,参加亚太地区国际风筝盛会。决赛当天,中国(阳江)风筝代表团将70多米的“巨龙”风筝放飞,看着这条“中国龙”在碧空之下翻滚腾跃,现场数万名观众发出阵阵惊呼。赛后,现场很多观众层层围拢过来,将“巨龙”高高举起,久久不肯放手。随后代表团决定将“巨龙”风筝和“灵芝”风筝赠送给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收藏。

说起阳江风筝走向国际的历程,被称为“民间艺术大师”的梁治昂感触颇深。“我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是在年,看到了很多和传统风筝不同的地方。我深刻地感觉到自己在工艺技术和放飞技巧上的不足,这也促使我不断创新。”梁治昂说。年马来西亚国际风筝比赛的赛场上出现了一条会发光、会喷烟、长达68米的“巨龙”风筝,这是以梁治昂为代表的阳江风筝队历时一年时间做出来的,它还有一个霸气的名字“夜光烟火龙”,吸引了外国风筝爱好者的目光。

风筝传承

民间寻突破,产业盼新人

阳江风筝在国内外屡获殊荣的同时,也面临传承和发展缓慢的局面。“如今,阳江会扎制手工风筝的不足20人,其中大多还是上了年纪的。”陈永雄说,在阳江市风筝协会、阳江市蓝天风筝协会多名会员中,绝大多数在40岁以上,很少有年轻人加入。

阳江有一条因风筝出名的龙津路,但是现在,记者在龙津路几乎看不到专门制作风筝的店铺了。10多年前,这里还有60多户是靠制作风筝维系生活的风筝制作专业户,每年产量在1万只左右,“现在你们找不到几家制作手工风筝的店了。”梁玉泉告诉记者,随着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提高,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一个不错的风筝,很少有人专门来买手工风筝了。现在,坚守在这里做手工风筝的店铺不过寥寥几家,梁玉泉的狮头风筝店就是其中一家。

年5月,广东省风筝协会在阳江成立,成为落户地级市的首个省级体育协会,协会的首要任务就是挖掘和保护阳江风筝文化。这让阳江风筝的忠实爱好者们看到了希望。陈永雄带领阳江风筝爱好者四处奔走,到广州、珠海、深圳等地展示和放飞风筝,同时参加全国各地的比赛,“不为别的,就为了把阳江风筝带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阳江风筝文化。”陈永雄说。

“我对风筝很感兴趣,在空闲时间学习制作风筝,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把学到的风筝理念融入以后的工作中。”正在风筝馆学习制作“双鱼”风筝的阳江职院大二学生陈同学如是说。记者看到陈同学旁边已经有一叠即将完成的风筝,颜色各异。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将风筝融入百姓的生活,让风筝重新流行起来。为了更好地传承阳江风筝文化,阳江市正在采取各项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的风筝知识和放飞技艺的传授。通过“风筝进校园”在大中小学推广风筝知识,还建立了传统技艺风筝工作站,以基层文化站和学校为阵地,吸收更多年轻力量加入进来。目前,已经在全市建立了近30个传统技艺学习基地。

数说阳江

风筝历史

传统阳江风筝主要有龙类(百足)、串类、软板类、硬板类、软翅类、硬翅类、筒子(立体)类、软体类等8种类型,主要制作流程包括“扎”“糊”“绘”“试”,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灵芝”风筝和“龙类(百足)”风筝。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阳江的风筝文化迅速发展。自年以来,阳江风筝代表队参加全省、全国和国际各项风筝比赛活动超过场次;年4月,第七届国际风筝会上,阳江“灵芝”风筝代表中国参加“十绝风筝”比赛,并一举胜出,成为世界“十绝风筝”之一;年,阳江市被广东省体委命名为“广东省风筝之乡”,同年,阳江市*府斥资万元在鸳鸯湖畔建成了全国第一个专门用作风筝放飞和比赛的南国风筝竞技场;年,阳江市被中国风筝协会命名为当时唯一的“全国风筝之乡”;至年,阳江风筝队参加全国和国际风筝比赛共24次,荣获全国金牌65枚,团体总分第一名7次;年阳江风筝代表团参加在美国举行的伯克莱国际风筝比赛,获得了两块金牌;年,广东省风筝协会落户阳江市……

近年来,在*府部门的引导下,还有不少风筝制作名师和风筝工艺传人积极加入风筝文化的推广和传承。除了跟教育系统合作开设兴趣班,市风筝协会还主动去外地进行风筝放飞表演和推广。“近些年阳江市*府很重视这方面的工作,通过加强风筝组织建设、开展南派风筝历史和制作技艺的研究、推动阳江风筝向产业化发展等措施,有效促进了阳江风筝的发展。”陈永雄说。

来源:阳江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鹞登高见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