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宋宴,食谱里的清明上河图
TUhjnbcbe - 2023/3/22 8:55:00

#中国传统文化#

初秋某日,临安的南宋宫廷中正举行交秋典礼。彼时身着礼服的太史官向宋高宗禀奏一声——“秋来”,一片金*色的梧桐叶自天空中飘落,属于这一年的秋季应声展开。

这是《宋宴》中记载的一幕,也是宋朝历史中生动的一瞥。

《宋宴》看上去像是本食谱。它的作者徐鲤有一天在《东京梦华录》读到“人面子”一词,心中疑惑,想着这会不会就是他自小爱吃的仁面?

因为这样的好奇,近乎零经验的徐鲤生出要还原宋菜的念头。从搜集资料开始,到选材烹饪,配制器具场景,再到摄影成册,他们近乎完整地复刻了两宋近七十道菜肴,成就了这本《宋宴》。

《宋宴》其实不能算是一本食谱。在这近七十多道食谱中,我读到的是一个时代如何在历经两次外族入侵后依然保有对生活的热情。

《宋宴》还原的也不是宋食,而是前辈得以在顺境与逆境中安然自处的终极奥秘——

认真吃饭,好好睡觉。

01顺应,餐食里的一期一会

我们的焦虑大概有一半来自这个世界的瞬息万变。害怕认知赶不上变化,可能是多数人被变化裹挟的原因。

宋人在这件事情上给出了最好的答案,那就是理解变化背后的规律,好好待它。

最大的变化其实莫过于四季更迭。孔夫子说:“不时不食”,说的就是不吃不应季的时蔬,顺应时令,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

假如你细读过《宋宴》中“柳叶韭”的菜谱,就一定不会选择入夏过后的韭菜。

这是因为入夏过后的韭菜“纤维粗硬,香气平庸”,有夏臭一说。”属于韭菜的最好时节当然是在早春,那个时候的韭菜水嫩水渣,香辛味十足。

在蔬菜最好的时节,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烹制它,无疑是对四季最好的回馈。除此之外,还有食物背后的“无用之事”。

比如春饼的背后是“鞭春牛”的祈福盛会;炎炎夏季则必得有消夏的樱桃宴和雪霞羡;到了秋天,桂花香了,重阳节到了,广寒糕与菊花酒必然登场,人们要赏菊登高望远;至于冬天,一定是属于盏蒸羊的,如此才好围着炉子,吃它个热气腾腾。

这些在今天看来很有点浪费时间的无用之事,向我们生动地演绎了属于生活最简单的道理——

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最基本的自然之道,万事万物才会回归到最合适的状态,这是《宋宴》带给我们的第一则处世之道——顺应。

而后,它又用两道菜记录两个与众不同的人如何应对顺境与逆境。

02顺境逆境,大耐糕与东坡肉

《宋史》里有个故事,说的是宋真宗提拨杭州向氏的先祖——向敏中为右仆射兼门下待郞(相当于宰相极别)。

颁召当日,真宗遣翰林学士李宗谔去向府宁一探究竟,想要看一看向敏中的反应。

李宗谔到达向府时,发现府里冷冷清清,并没有像皇帝猜想的那般大宴宾客,呼朋唤友。

李宗谔于是再三试探向敏中,对其大加吹捧,向敏中神色淡然,不骄不躁。真宗闻听后大笑着称向敏中为“大耐官职”,即指人品可靠,能力超强的模范官员。

大耐糕便是向氏家族根据此事研制的糕点,用来纪念先祖的宠辱不惊。

它的做法也很克制,用大奈子(李子的一种)挖去果核,加松子蜂蜜等馅料蒸熟吃。蒸,是用来降低李子积痰伤脾胃的锐气,我觉得也非常像是岁月对人的磋磨。

大耐糕记录了一位宋时官员的克制和谨言慎行,使后世士子们“苟知耐之一字,以节义自守”,这块小小的糕点里,折射出的是宋人生处顺境时的克制与安静。

与之相对应的是著名的东坡先生苏轼。

苏轼一生因工作的关系游走四方,走哪儿吃哪儿。一面吃,一面还要为吃食写上四百多篇诗赋,即便是被贬*州之后也照样要开发出东坡肉和酒煮蚝这样的名菜,到达岭南之后更是大胆创新,连薫田鼠,烧蝙蝠这样的蛮夷之食也未曾吓倒过他。

《宋宴》中有许多道菜肴中都能看见苏先生的身影,每每读到我都忍不住会心一笑。

无论身处何境,苏先生都能找到绝境中的趣致,他用他一生的豁达与肆意,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安于当下。

顺境时不忘形,逆境时不气馁,两种处世态度的背后都是不变。

以本心应对万变,无论周遭如何变化,最好都只是那个寻常度日的自己,这样才不会在无常的变化中迷失自己吧。

而不变的背后,需要一点点童心,一点点耐心。

03好玩,耐心与创新的源头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的某日,宋高宗在清河郡王张俊的宴席上挑了一片蛤蜊来尝。雪白的蛤蜊入口,又嫩又滑,高宗又嚼了几口,突然发现自己尝的不是蛤蜊,而是鱼片。

以一种食材模仿另一种食材的仿真菜,在宋时被称为假食。这有点像我们今天在素菜馆中尝到的素鸡与素火腿。

所不同的是,宋人的假食是以荤仿荤,比如用猪肚头仿江珧柱,用猪羊头仿制熊掌。

我时常会想,发明假食的那位厨子得是个多么爱玩的人。寻常厨子想得至多不过是怎样将素菜做出荤食的鲜美,这一位想的是“你猜你猜,你今天吃到的鱼是什么做的”。

也许就是这样的童心,促使着他钻研每一道食材的特性,无比耐心地尝试着各种烹饪方法,想着要怎样以假乱真地把猪羊头变成熊掌,把鳜鱼化成蛤蜊。

想一想,严肃的君王正襟危坐地吃了一口蛤蜊,然后惊讶地睁大眼睛,那得是多么有趣的场景。而这样好玩的场景,源自一位好玩的厨师本有的童心。

我猜想这样的天真与生机应该也蕴藏在许多宋人的骨子里,否则他们又要怎样在被金人数度驱逐的悲凉里重建一个风流南宋呢?

所以我想,保有天真与好玩的心,应该是《宋宴》给予我们的第三重礼物吧。

假若明天末日来临,我今天还会好好吃饭吗?

这是我读完《宋宴》生出的第一个念头。

我想我会的。即便我不会像苏东坡那样细细地做一道红烧肉,我也会专注地给自己下一碗面,铺上青菜,窝上鸡蛋,坐在桌前细细地吃完它。

这一碗面里,汇聚的是《宋宴》乃至宋人教会我的安于当下,守住本心,我亦期望所有翻过《宋宴》的人能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善待自己。

完。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宴,食谱里的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