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考夺冠之古诗文解析一
TUhjnbcbe - 2023/4/22 19:44:0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冷雨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dù)志四,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注释

说:同“悦”,愉快。愠:生气,恼怒。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逾:越过。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饭:吃。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善者:好的方面,优点。笃志:志向坚定。仁:仁德。

古文今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时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时遇事便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一些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便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言行不越过法度"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才德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狭窄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愁苦,颜回却从未改变他的快乐。颜回多么有才德啊!”

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好学习的人,喜好学习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其中也有乐趣啊。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是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男子汉的志气却是不能改变的。”子夏说:“广泛学习并且志向坚定,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作品档案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孔子(前一前),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诗文品读

《论语》十二章主要从学习、处世态度和个人修养三个方面来阐述观点。在学习方面,提倡培养学习兴趣、讲究学习方法、善于思考、注重反省、温故知新。在为人处世和个人修养方面,要从“仁”“义”“礼”“智”“信”等方面来全面要求自己。

中考链接

1、(大连中考)朋友远在天涯,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寄深情的祝愿;朋友远途来访,我们吟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抒发内心的喜悦。(用《论语》中的句子回答)

2、(内蒙古中考)《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济宁中考)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4(潍坊中考)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5(日照中考)子日:“(),可以为师矣”。(《论语·为*》)

6(兰州中考)子曰:“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7、(淮安中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雍也》)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半轮,半边、半个。发:出发。渝州:今重庆一带。

古诗今译

峨眉山上,半圆的秋月挂在山头,月影倒映入青衣江那澄碧的流水中。在夜色中,我从清溪驿向三峡进发,思念却见不到你啊,我的朋友,此时才发现船已到达渝州。

诗文品读

这首诗描写了峨眉山在月光映照下的优美景致,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诗人远离故乡的复杂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仿真训练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溶溶、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封岐王。寻常:经常。崔九: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九”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古诗今译

在岐王府里我们经常见面,在崔九家里曾几次听到你的演唱。现在正是江南风景最好的时候,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我又与你相逢。

作者名片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他的作品显示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今存诗作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诗文品读

诗人通过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抒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再度相逢,流露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之感及对彼此身世飘零现状的悲叹。

中考链接(优质教学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孤村冷雨夜”)

1、(乐山中考)在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的两句诗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贵港中考)(),崔九堂前几度闻。

行*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

强:勉强。登高:古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傍:靠近。

古诗今译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在靠近战场的地方绽放了。

作者名片

岑参(约-),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嘉州刺史,人称“岑嘉州”。他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景象,与高适同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边塞诗想象丰富,变化多端,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著有《岑嘉州诗集》。

诗文品读

诗人由“强欲登高”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仿真训练

1、《行*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描写诗人联想到故园的菊花,想象它们在战火纷飞中寂寞开放的诗句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2、《行*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诗人在重阳节想要勉强按照习俗去登高,但又因“无人送酒来”而心中倍感凄凉。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

回乐烽: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说,当作“回乐峰”,山峰名,在回乐县(今宁夏灵武西南)。芦管:一种笛类乐器,以芦叶为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人。

古诗今译

回乐烽火台前的大漠如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作者名片

李益(一约),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诗人。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诗文品读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在这样一个凄清的夜晚,集体的失眠也不可避免。

仿真训练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寂静的夜晚传来幽怨的芦笛声,勾起了戍边将士无尽的乡愁的诗句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诗人写月光如同深秋的寒霜,以此来渲染凄凉的心境的诗句是:受降城外月如霜。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考夺冠之古诗文解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