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传统文化的三大冥节,除了清明节,你还
TUhjnbcbe - 2023/7/17 20:52:00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清明》宋*庭坚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转眼又迎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二字,是指天明地洁、气象清朗。人们选择在这一天扫墓祭祖,缅怀祖先,同时清明节又是一个适合全家春游踏青的日子,此时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是大地回春的景象,人们可以尽情地与大自然亲近,这也与道家所主张的“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相契合。

清明节由来已久,大约始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周朝。相传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便设计谋害太子申生,太子自杀后,他的亲弟弟重耳为了保命开始四处流亡。重耳逃命期间,他的部下都离他而去,只有介子推忠诚追随他,并且在一次重耳饥饿难耐时割自己身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成为君王,也就是晋文公。

晋文公封赏了许多跟随自己同甘共苦的部下,却独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淡泊名利,与母亲一起隐居在绵山,当晋文公派士兵去找他时,有人提议火烧绵山,这样他就会出山了。谁知大火烧起来后,介子推宁愿死在火里也不愿出来。晋文公在一颗烧焦的柳树旁找到他的尸体后放声痛哭,并加以厚葬,规定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前来祭祀时,发现柳树发了新芽,晋文公把柳树定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道教典籍《太平经》有云:“夫道,乃天也,清且明,不欲见污辱也。”清明节不但是民间追思祖先的一个节日,同时也是道教弘扬“清明”思想的一种方式。道教以“无量度人”作为修行目标,同时道教以慈悲为怀,三界众生皆是平等,也将超度亡灵作为重要的修行。在清明这天道教会举行盛大的祭亡斋醮科仪“全真青玄济炼铁罐施食”,正一派则是“清明普度*箓法会”,道教的度亡科仪是一种孝道的体现,同时也是积累阴德。

清明节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合称为“三大冥节”。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人们选择在这一天来祭奠先祖,并通过供奉果腩、烧纸钱、放河灯等仪式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它也是中华民族对孝道的一种传承。道经《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囚徒,亦得解脱。”地官为道教信仰的三官大帝里的中元二品地官赦罪清虚大帝,他根据善恶考校和赦罪三界。

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等,这一天有“送寒衣”之说,意思是为了给逝去的先人在寒冷的日子送去保暖的寒衣。寒衣节寄托了对故人的怀念,同时也是中华孝道文化的一种体现。明代的《帝京景物略·春场》记载了寒衣节的场景:“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孝道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不管是清明节,亦或是中元节、寒衣节,都在告诉我们要多尽孝道,缅怀先祖,时刻保留一颗感恩的心。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统文化的三大冥节,除了清明节,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