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春分除了立鸡蛋,还有哪些习俗
TUhjnbcbe - 2023/10/6 18:56:00

春分之所以叫春分,在一个“均”字:均分了昼夜,均分了寒暑,均分了春天,表示春天已行至一半。这一天有许多有意思的习俗,比如说有人说,这一天鸡蛋比较容易立起来!

1.春分竖蛋

民间有俗:“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一天最好玩的莫过于“竖鸡蛋”,也称春分立蛋:在每年春分这一天,选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鸡蛋,轻手轻脚在桌上把它竖起来。“竖蛋游戏”这个中国习俗也早已传到国外,成为“世界游戏”。

在古老的传说中,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据史料记载,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年前的中国,以庆祝春天的到来。据说,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易于竖蛋成功。春暖大地,万物生长,“立蛋”除有立住鸡蛋的本意,亦有“马上”、“添丁”之意,意味着人们祈祷人丁兴旺,代代传承之意。

实际上,蛋壳上有许多高0.03毫米左右的突起,三个突起可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如果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就可以实现“竖蛋”了。有趣的是。据说相对生鸡蛋,煮熟的鸡蛋不易被立起来。但熟鸡蛋敲掉个小孔再立起来是十分容易的事情。

2.放风筝

春分期间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有些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通信工具,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只有皇宫里才有纸鸢。闽南语称风吹。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的,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漂浮的制品。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竹笛,纸鸢飞上天以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把‘纸鸢’改称‘风筝’现代以风筝,风琴作为统称,包括没有哨子的纸鸢。

南宋时风筝制作工艺相当发展,放风筝在杭州成为盛行的娱乐游戏。《武林旧事》卷三“西湖游幸”载:“竞纵纸鸢,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绝线者为负”。即两根风筝线绞在一起,以先绞断者为输。

3.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是中国民间的一项古老习俗。

传统上有春秋二祭的习惯,春祭在清明节,人们一般祭拜直系祖先;秋祭在重阳节,祭奠宗族共同的先人。

清明春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所以后来说的春祭其实就是在春天季节,人们用隆重的仪式祭祀,希望在即将到来的一年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向往。

古人很是重视每年的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

4.拜神

拜神是指到庙、道观或其他宗教场所对神或者其他对象进行的一种祭祀或者表达自己诚意和膜拜的行为或礼节。到庙中拜神可有发觉,除了庙中主神外,还有许多香炉,例如福德、天地、门神或其它神祇,如果没有留意的,便要注意了。

中国人大多数是无神论者,却为啥热衷于拜神呢?

俗话说得好:“入庙拜神、入屋叫人”,这是一种尊重及礼貌,入庙拜神要供香,但并不代表神祇会吸这些香,这是一种与神灵打招呼的方式。

不过中国人的拜神,可不像西方那样,只拜单一的一路神仙,今天佛陀、明日玉帝、王母、后天道祖,谁都不是主角儿,拜神者才是主角儿。今天拜关公,希望财源广进,明天拜神农,希望五谷丰登,后天再拜拜灶王爷,希望家宅平安。总的说来,多是祈求人生顺意。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此时节,草长莺飞,花满枝头,春山苍苍,春水漾漾,莫负好时光!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分除了立鸡蛋,还有哪些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