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这里有条百年百岁街
TUhjnbcbe - 2023/10/24 19:17:00

竖立在村口的“百岁流芳”牌坊。

传奇江门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建广

长命百岁,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古语有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在清光绪年间,在江门新会区三江镇的联和村仁和里,就有一位老人因为超过百岁而获得光绪帝御赐“百岁流芳”牌匾,并在村中立了一座百岁牌坊。

而到了清宣统年间,因为村里又出了一位活到岁才谢世的老人赵千凡。为了纪念这些长寿老人,也为了祝福后人都能长命百岁,村民们又在村中建了一个牌坊,将赵千凡生活的百米长街命名为“百岁街”。

如今,在仁和里,长寿已成为“平常”的事情。这个常住人口来人的村子里,不仅现在生活有百岁老人,80岁以上的老人更有近百人。

“百岁街”有着怎样的故事发生?这里的居民为何能够长寿?在重阳节期间,记者慕名走访了联和村仁和里。

太公活到岁皇帝御赐“百岁流芳”匾

仁和里是一个安静而又古朴的村落。在村中走访,记者不时见到老人们在这里或打牌,或闲话,生活安逸。

今年73岁的赵社浓正在村里带孙子闲逛。当记者问起村中“百岁街”牌匾的来历时,老人家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这个牌匾与我的太公有关系。”赵社浓告诉记者,“当年,我太公赵千宏活到岁,当地人把他的情况报告了朝廷,光绪皇帝亲赐他一块‘百岁流芳’牌匾。还在村口御赐立了一座‘百岁流芳’的牌坊。”

在赵社浓的指引下,记者在仁和里村口看到,这座牌坊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用花岗石雕凿构筑而成。在牌坊的横匾正面刻着“升平人瑞”四个大字,背面刻着“百岁流芳”四个大字。

赵社浓告诉记者,当年皇帝御赐的“百岁流芳”牌匾,作为他们的传家宝,一直镶嵌在家里的门楼上。“但是,前两年这块匾被人偷走了。”他说,“因为是个文物,有收藏价值吧。”

虽然赵社浓家中的牌匾被人偷走了,但是,竖立在村口的“百岁流芳”牌坊却保留了下来,该牌坊也成为江门新会区的文物保护单位。

村中百岁老人多村民共建“百岁街”牌坊

仁和里常住人口有余人,现在被分为6个村民小组。

在仁和里的一条小巷入口处,记者见到了“百岁街”的牌坊。这个牌坊上的横匾正面刻着“百岁街”等字样,背面刻着“义路礼门”字样。

据村里的老人讲,这个牌坊最早建于清末宣统年间,那时候,在赵千宏之后,仁和里有个名叫赵千凡的老人,也活到岁才谢世,成为仁和里的寿星。为了纪念这位长寿老人,也为祝福后人都能长命百岁,村民们建了一个牌坊,将赵千凡生活的巷子命名为“百岁街”。而据村里老人讲,自赵千凡仙逝后的几十年间,仁和里确实先后有20余位老人活到了近岁。

“在过去,修建一个牌坊,并不是一件随便可以做的事情,一定要经得起推敲,要不,别人肯定会有意见。”当地文史研究者赵卓光说,“既然能立这个牌坊,而且,有多年历史,那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村里确实长寿的人不少。”

“我们村里现在还有一位百岁老人钟友想。”今年89岁的仁和里老人协会会长赵汝杰告诉记者,“不仅有百岁老人,还有近百位80多岁的老人,六七十岁的老人有几百人。”

“我们家族的人都比较长寿。”赵社浓也告诉记者,“除了我太公活到多岁,之后的几辈人,基本都活到八九十岁,我父亲就是80多岁才去世的。”

建村几百年义礼代代传

很遗憾,昨天记者采访时,今年岁的钟友想婆婆正在村中找人闲话。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记者走访多时也未能见到她。“婆婆喜欢找人打牌聊天,也不知道去哪里了。”赵汝杰有些遗憾地说,“别看她年纪大,精神可好着呢。”

村里人告诉记者,如果天气好,钟友想婆婆还会自己到村口的市场买菜,在家里自己做饭。闲暇时间,就到村内的“老人之家”和村民们打牌聊天,村民们都夸钟婆婆思维清晰,“会记牌”。

当记者问起村里人的长寿的秘诀时,有老人告诉记者,这可能与村里的一口井有关。记者看到,至今村里人仍用这口井里的水煮饭、饮茶。

“关于长寿是因为喝井水只是一种说法,”赵汝杰说,“更多的原因可能还是村里环境好,村里人相处得好。”

赵汝杰告诉记者,仁和里建村已经有多年历史。“我们村大多数人姓赵,基本上都是一个祖宗,老祖宗把我们村子命名为仁和里,一个是我们这里祖上都讲仁义之礼,”他说,“另一个也是祖上希望我们村里的人能够和睦相处。我觉得这可能才是人们长寿的关键。”

赵汝杰举例说,仁和里自古就有敬老传统,在重阳节宴请村里60岁以上老人聚在一起吃饭,已经成为习俗。而如今,每年重阳节除了宴请老人聚餐外,村里的干部还会登门拜访慰问孤寡老人和90岁以上的老人,给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里有条百年百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