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重阳节与男子气新民晚报
TUhjnbcbe - 2024/3/6 17:57:00

如果说传统节日也有性别色彩,那么重阳节,就颇具男子气。

最具代表性的重阳诗,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歌颂男人间兄弟情谊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想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代男人每每戴花插果,茱萸果正好重阳前后成熟,头插茱萸是男人们这个节日的标配。唐代皇帝宴请文武百官时还分发茱萸。少年插,老男人也插,诗人杨衡老来脱发,感叹“发稀那更插茱萸”;老杜甫担心自己不知明年还会再来否:“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自老杜“醉把”后,仔细看茱萸成为重阳的一个典故,苏东坡等诗人词家写过用过,以表现男儿壮志未酬、人生苦短的情怀。

毛泽东的写于战火纷飞的年:“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写战地*花,更写出了战地男儿的气概:莫道战地无节氛,秋风*花胜春光。这是战士的气概、英雄的气概,寥廓江天万里霜,天下者我们的天下。

如果说重阳节也有偶像,那么,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另类男儿陶渊明。陶氏至于重阳节,一如屈原至于端午节,是一个历史人物与一个传统节日紧密融合的典范。其之所以成为重阳偶像,取决于他的诗文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生信条。他的《九日闲居》诗序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他在彭泽令官位上打了辞职报告、回到乡村当了农民后,生活一下子变得多么清苦,重阳节想喝口酒也不可得,只好空口嚼食菊花,抒写诗歌,以寄托自己的清高。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的潇洒,更是多少国人的心向往之,成为重阳节的第一典故。元诗人剧作家马致远,便自号“马东篱”;菊花也由此获得了“篱菊”、“篱花”之名,连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诗中,亦有“九日篱花犹寂寞”句;甚至有把重阳节叫做“陶令节”的(宋·*庚《九日怀舍弟》)。是陶渊明的人生轨迹、人格力量,他的清高,他的淡泊名利,他的勤劳执著,他的土地情结,他的亲民和蔼,他不屈不饶的意志精神,使他成为全民的崇拜偶像,人们把他与重阳叠合在一起,让他的精神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明代冯梦龙有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写张伯元、范巨卿初识于重阳,“酒座间杯浮茱萸,问酒家,方知是重阳佳节。”于是两人结拜兄弟,相约第二年重阳再会。到时候范却忘了,于是自刎而死,灵*赴张的鸡黍之约。小说后来被日本作者改写为《菊之约》,也是自杀*赴约。这是一种寓言类小说,隐喻重然诺是男儿的担当。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不光是敬老,还有发扬男子气、重振勃勃雄心的含义。在少年郎普遍缺乏男子气、“娘炮”形象屡见不鲜的当下,这,也许正是传统重阳节的现实意义所在。(翁敏华)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阳节与男子气新民晚报